浙江溫州蒼南縣擁有5萬余畝的種植海域面積,而紫菜主產區赤溪、沿浦等海域種植戶在按慣例白露時節潑苗后,眼下迎來芽頭紫菜集中“出水”,正式開啟今年紫菜收獲的季節。
一到赤溪鎮,遠眺大漁灣,就可以看到遠處海面上,到處是一排排用竹竿搭好的紫菜養殖網格,養殖戶正在養殖海域緊張有序開展紫菜收割工作。海面網格下正是紫菜中的精品——周期在半月上下的頭水紫菜。大自然賦予大漁灣海水和淡水融洽配合,以及咸度與水溫等“完美調配”,當然也少不了養殖戶辛苦照料。該海區生長的紫菜味道絕佳,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紫菜對環境的要求很高,不好的水質直接會造成減產甚至絕收,所以它的生長是檢驗我們環境好壞的一面鏡子;而浙閩沿海一帶是中國紫菜重點傳統養殖區域,在2017年我縣創新實施養殖用海二級承包制度和優惠助農等措施,廣闊的養殖海域就沒有出現“糾紛”亂象,也讓養殖戶安心養殖。今年紫菜長勢很喜人,豐收也在望。
但眼下收購的價格,卻讓忙碌采收的養殖戶高興不起來。據悉,大漁灣整個漁灣共有4萬多畝紫菜,其中赤溪鎮紫菜養殖海域面積最大,總共有32000多畝,涉及到13個村居,養殖戶1121戶。受近年來紫菜養殖收益高的影響,更是有許多當地人紛紛外出,在蒼南以外的區域包海養殖,我省紫菜產量連年劇增,價格卻連年下跌。
紫菜不同于其它生物,具有很強的熱敏性,是藻類中出了名的“瓷娃娃”。一旦被采摘離海,就需要迅速加工,否則就會腐敗變質。
受收購價低影響,許多養殖戶為節省加工費,把頭水紫菜用傳統自然太陽光曬干。但受連日陰雨天氣影響,已經接連出現紫菜來不及曬干而腐爛倒入海中的情況。而原本興旺的紫菜加工廠這兩年虧損停產不少,又造成眼下自動烘干廠產能不足,更是讓紫菜積壓,價格也是高不起來。
紫菜豐產卻效益比往年有所減低看似已成定局,那么紫菜除了受市場供大于求,加工產能不足造成損失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走訪我縣紫菜銷售點之一——浙閩水產城了解到,對蒼南紫菜有沖擊的不僅是周邊紫菜生產的影響,如今全國不斷開拓出的紫菜產區已悄然搶占了銷售市場的大半壁江山。經銷戶介紹,去年養殖戶和銷售店都積壓大量未銷出紫菜,一直充斥著市場,也是讓今年的紫菜無法賣起價的原因之一。
觀察發現,在水產城里的紫菜主要以批發為主,都為簡易包裝,可在現場裁剪臨時包裝銷售,沒有豐富的深加工的商品類別,而且包裝不具備封閉真空保存的效果,而紫菜在保存中與空氣氧化后,顏色與品質則大打折扣。沒有了味道更是無法吸引客商光顧。就是這樣原始的生產方式影響了養殖戶們的收成,單一的銷售渠道也讓他們在市場風險面前顯得無能為力,所以廣大養殖戶和銷售商以及政府主管部門,接下來還要考慮如何提高蒼南紫菜市場競爭力,如何將紫菜市場做大,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紫菜的開發,特別是成品加工等,撬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