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位于谷城縣廟灘鎮的湖北五合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中華鱘繁育基地成功實現人工養殖子一代中華鱘的人工繁育,獲得一批子二代幼苗。這也是該物種首次在鄂西北實現人工繁育。
此前,我省荊州、宜昌已實現人工繁育中華鱘。
農業農村部調查數據顯示,長江中華鱘繁殖群體規模已由上世紀70年代1萬余尾,減至目前不足 100尾。人工增殖放流可使中華鱘的種群數量有所增長,促進中華鱘的有效保護。湖北五合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中華鱘繁育基地,由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規劃設計,屬于中華鱘的遷地保護點,主要用于中華鱘親魚培育,提高繁育質量,為中華鱘放流提供更多苗種。該基地從2014年起已投放尾重50公斤以上人工養殖子一代中華鱘親魚31尾、后備親魚1萬多尾。今年10月,首批投放的中華鱘性腺發育成熟,進入產卵期。經研究人員進行人工催產、采卵、采精、孵化,目前已繁殖成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杜浩告訴記者,該基地所處的八仙洞水庫擁有底層低溫水源,水溫適宜、水質好、水量大,再加上該基地專門為中華鱘后輩親魚生長建立了大型培育池,硬件設施較好,為中華鱘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