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的數據,全球海產品消費量在過去50年里翻了一番多,這一局面給漁業的可持續性帶來了壓力。
JRC的科學家統計了人類食用的海產品和生產飼料的海產品,結果發現歐盟成員國的海產品消費量為每人27千克,而全球人均消費量為22.3千克。歐盟人均消費量最高的是葡萄牙(61.5千克),而歐盟以外消費最多的是韓國(78.5千克),其次是挪威(66.6千克)。這項名為“全球海鮮消費足跡”的研究強調,與其他大宗商品相比,海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而且還在不斷增長,這主要是全球化以及亞洲的水產養殖生產與歐洲、北美和亞洲的海產品需求之間的地理差異造成的。鑒于許多國家依靠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對海產品可持續性的評估需要同時考慮國內生產和進口,以及進口海產品是否來自可持續漁業。
根據2011年基準數據計算,全球每年人類的海產品消費需求為1.438億噸,總體消費量(包括海產品的其他用途)為1.54億噸。研究表明,迄今為止,中國的海產品消費量最高(6 500萬噸),其次是歐盟(1300萬噸)、日本(740萬噸)、印度尼西亞(730萬噸))和美國(710萬噸)。就人均消費而言,韓國最高(人均78.5千克),其次是挪威(66.6千克)、葡萄牙(61.5千克)、緬甸(59.9千克)、馬來西亞(58.6千克)和日本(58千克),而中國的人均消費量為48.3千克。JRC的科學家們為全球海產品供應鏈開發了一個模型,以研究跨國界的海產品消費的影響。JRC的調查結果可以為決策者和消費者提供有關生產國的海產品供應信息,評估海產品來源是否符合可持續消費標準。因此,研究結果鼓勵國際合作制定長期可持續消費和可持續漁業政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