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水世紀 王梅
南美白對蝦養殖一直是華北一個主養品種,經歷了2014和2015兩年的慘敗后一直處于發展緩慢,養殖老板積極性不高的狀態,但2016和2017兩年,南美白對蝦出現了一個養殖樂觀的前景,由于養殖效益和價格的提高,使得很多養殖老板信心恢復,而且養殖面積有了增加,同時南排河區域苗種養殖業從梭子蟹專變為對南美白對蝦更為重視。
筆者調研結果,2018年幾個大型苗種場的苗種銷售明顯提高,原因一,養殖面積增加。原因二,放養密度增加。以滄州海興縣大水面養殖為例,從之前的1.5萬尾/畝,增加到目前2-3萬尾/畝。天津津南區域甚至有10-15萬尾/畝土塘養殖。苗種的高密度投放直接影響到飼料投喂量是原來的2-3倍。大量飼料投入池塘殘餌糞便的堆積,導致氮轉化出現問題,大量的氨氮殘留在池塘中,導致水質底質出現問題。但是養殖過程中養殖老板依然按照原來的池塘管理方案,怎么能解決“過重氮”殘留?除此之外,苗種的優劣,疾病的高發,氣候的變化,更重更樣的原因,導致2018年南美白對蝦養殖幾家歡喜幾家愁。
筆者調研了幾個典型性區域,天津津南區精養南美白對蝦90%以上養殖虧損,西青區魚蝦混養也不樂觀,大港區和滄州海興縣以大水面粗養為主,也不如之前。分析到虧損原因時,很多養殖老板反饋基本是苗種和氣候這兩大問題。筆者不予否定,但絕不只是這些問題。通過調研,很多養殖老板反映,養殖前期和中期情況非常樂觀,無論是密度還是生長速度,都很滿意,而且中秋節前出塘的都沒有出現什么虧損。一位虧損的老板講述,其實全年養殖情況都很好,直到中秋節前的一場大雨過后,出現了“活不見蝦,死不見尸”的情況。
通過調研,筆者總結出幾點原因:
1. 苗種密度過大
2. 飼料投喂不科學
3. 北方氣候極端
4. 養殖指標數據不關注
其中前三點不再過多闡述,在以上文字中已經說明,而養殖指標數據的關注,筆者認為將是未來水產養殖的核心。那什么是養殖指標數據?ph,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八大離子等這些都是養殖指標數據。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這些數據的變化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養殖老板是否有過關注,即便是有關注,請自問是如何關注的?每天都會測這些數據,有過分析嗎?有過對比嗎?這一年的數據是如何變化的?這些變化都導致了怎樣的問題?筆者從事水產技術8年,總結了兩點普遍現象:一、每天例行公事測一測。二、技術人員說測就測。三、池塘沒問題,數據看看就放下,池塘有問題就追究數據哪里有問題。
實際上,單純看一天的數據是不科學的,因為當時的數據只能代表那一時刻,池塘的各項指標,看那一時的數據有可能沒問題,但長期數據是波動的,有可能今天的數據就與以往不同,池塘正在發生著變化,而我們通過今天一時的數據是看不出來的。所以,我們經常倡導大家要記錄數據,記錄一天之中,早中晚的數據變化。記錄一個月之中,每一天的數據變化,和一個周期之中,每一個節點的變化。例如這樣: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儀器測量,儀器也會自動生成這樣的曲線圖,以便我們觀察池塘的變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