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吃魚,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肥美味鮮,荔浦市花篢鎮的大安村卻在養殖一種生態魚,這些魚不是越養越肥,而是越養越瘦,村里人給它們取名為“瘦身魚”。
儫輝亮,作為為數不多的有養魚經驗的村民,被村里選出來作為這個基地的養魚人之一,他的主要的任務就是讓基地里的魚在不病的情況下安全“瘦身”。要給魚“瘦身”,首先要讓買回來的魚先適應這里的水環境,并且通過微生態制劑解毒、中草藥除蟲等措施后,才能對它們進行瘦身養殖。
儫輝亮說:“這些魚在適應新環境時,我們每天都會給它們喂食少量的魚飼料,保證它們能夠更快的適應新的水環境。在適應環境后,就不再喂飼料,而是讓魚在池子里游動,瘦身。”經過兩個月的“瘦身”運動后,原來一斤的魚平均能夠瘦下來二兩。雖然魚瘦了,但是肉質更加鮮嫩,魚腥味也在這兩個月的“運動”中逐漸消失。
儫輝亮告訴記者,今年年初時,一位外地老板到大安村,發現村里的空氣和水質都很好,便提出建議,希望用這里生態無污染的山泉水來發展生態魚養殖。大安村的村干部隨后進行了討論:與其讓外地老板發財,不如自己利用村子的先天條件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于是今年3月,在花篢鎮黨委、政府支持下,村民籌集了50萬元,建好了40個山泉魚瘦身馴養池,并且接通山泉水作為養魚的水。這些馴養池內有增氧、增壓設備,一來保證魚生活所需要的氧氣,二來可以讓魚生活在流動的水里。
在這個養魚基地里,記者看到40個馴養池里的魚在不停游動,已經養了兩個月的魚“野性”十足,當儫輝亮準備要撈上來時給客人包裝時,這些魚還會亂蹦“反抗”。
儫輝亮去年已經成功脫貧,有著養魚經驗的他義無反顧留在這里,希望通過自身所長,幫助村子摘掉貧困村這頂“帽子”。如今村子的集體經濟在這個養魚基地的幫助下已是越來越好,今年整個村子的脫貧工作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輝亮希望養魚基地能夠越做越大,幫助村里更多的貧困戶脫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