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省遠洋漁業發展繼續呈現良好態勢,遠洋漁業企業喜迎第3個豐收年,在全省船隊規模小幅增長的情況下,遠洋捕撈產量產值比去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截止11月底我省44家遠洋資質捕撈企業累計實現捕撈產量52.6萬噸,產值63.3億元,運回產量48.8萬噸,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比去年全年產量(49.5萬噸)、產值(60.3億元)、運回量(46.3萬噸)分別增長6.3%、5%、5.4%。
我省是我國遠洋漁業創始省份之一,經過30多年摸索與實踐,遠洋漁業得到長足發展,成為我省漁業優勢產業。我省遠洋漁業企業數、漁船數、產量和產值均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強、居全國第一。作業區域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入漁國家涉及亞非拉美和大洋洲,累計入漁10個國家。特別是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我省遠洋漁業按照“穩大洋、拓過洋、抓規范、促轉型”的目標,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拓展漁業發展空間,建好“海上糧倉”,加快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了漁業新動能、形成了漁業新業態。整個遠洋漁業產業重新煥發生機,總結近年來的連續豐收經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得益于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2012年以來,獲中央財政補助14.11億元,我省284艘遠洋漁船更新改造;省級財政先后投入專項資金1.54億元,引導社會投入達6.1億元,全力打造遠洋漁業產業高地。
二是得益于發展道路的精準選擇。遠洋漁業發展歷程中,始終結合我省遠洋漁業產業的基礎和階段特點,精準定位、因地制宜。在當前越來越嚴峻的遠洋漁業發展國際環境形勢下,我們及時轉變發展理念,調整發展重點,從規模擴張向效益質量型轉變。即由單純通過增加企業數量、擴大漁船規模、提高捕撈產量的粗放式發展轉向提高企業綜合實力、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集約式發展,由捕撈為主轉向捕撈、養殖、加工、物流、貿易、遠洋漁業綜合基地建設等并舉,逐步拓展全產業鏈的發展。
三是得益于發展方式的高度融合。采取企業為主體、科研單位技術支撐的產學研結合產業發展方式,通過邊調查、邊開發、邊應用、邊生產,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布局。我省前幾年探捕開發的東南太平洋赤道魷釣漁場已成為近年魷釣生產的主力軍,預計今年東南太平洋赤道漁場魷魚產量接近20萬噸。
四是得益民營體制的靈活經營。44家遠洋漁業資格企業中,只有為2家國營企業。較好發揮了民營經濟產權清晰、機制靈活的比較優勢,在激烈的遠洋漁業產業競爭中,把握機遇, 搶占先機。
五是得益于行業協會的有力組織。行業協會是政府和企業的橋梁,既可以彌補政府部門對生產活動的直接干預的缺失,亦可指導企業落實政府的發展措施,快速制定應對策略。2015年我省遠洋產量達到了我省歷史最高產量,但卻豐產不豐收,當年遠洋魷魚價格出現“白菜價”,吸取教訓后,我省各級遠洋協會組織企業成立銷售聯盟,掌握市場價格話語權,維護了企業的正當利益,避免了惡意的價格戰。同時,積極開辟國內市場,拓展銷售渠道,打開了國內消費市場,為產銷兩旺、穩定遠洋水產品價格奠定了良好基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