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
亞洲龍魚分布在馬來西亞半島、菲律賓、印尼(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柬埔寨、越南和老撾等地,此處雨量充沛,屬典型的熱帶、亞熱帶氣候。適合龍魚生存的自然環境特點是:水流緩慢、較混濁,水溫在20℃以上,河床底質以泥為主,且水草生長茂密。這樣的環境為野生龍魚提供了避敵場所,既可躲避鷹類的襲擊,也可方便地捕食。
2.形態
魚體呈長帶形,側扁,體長可達1m,重達7kg。腹部呈圓弧形,幼魚時背部平直,至成魚時背部略呈弧型。魚體兩側整齊地排列著5行粗大的鱗片,側線鱗為21~24;尾鰭有扇圓形和桃形兩種;背鰭、尾鰭和臀鰭不相連,背鰭和臀鰭呈帶形,向后延伸至尾柄基部。頭部為湯匙形;眼睛大;嘴亦大,呈斜狀開裂,長度超過眼睛的位置;牙齒細密尖銳,張口時呈方形;下顎比上顎突出,并長有一對大而筆直且朝上的觸須。幼魚體色較藍,背鰭和臀鰭均有紅色邊緣。
3.飼養
水族箱應寬敞,長度在140cm以上;水族箱里不宜種植水草,以免影響其游泳;也不要鋪底沙,否則容易擦傷皮膚,引起感染。如需要美化,可在箱底放些鵝卵石或雨花石。龍魚跳躍力強,有可能躍出水面,故水族箱上需加蓋。
龍魚食量大,性情兇猛,能吞食小魚,所以不宜與其他魚類混養。喜弱酸性或中性軟水,要注意除去水中的氯或氟。飼養水溫在24~28℃,pH值控制在6.5,最好每天或隔天換少量新鮮水,每次換水約更替水族箱水量的1/5~1/4。健康的龍魚在游動時很舒展,尤其在轉彎之時,胸鰭完全張開,觸須也完全挺直。
4.繁殖
雌魚性成熟年齡一般為3年,而雄魚比雌魚晚1年。該魚擇偶性較強,故繁殖前應將數尾雌雄魚混養在一起,讓其彼此適應。繁殖水族箱要盡量大些,不放任何物體。水溫以26~30℃為宜,pH值為7左右。產卵高峰期為7~12月。
一旦性成熟,將雌雄親魚按1:1的比例放入繁殖箱。親魚在水族箱中成雙游動,在游動中排卵、射精。每次產卵約40~100粒,卵徑1.1cm,年生產2次。其繁殖特性與一般口孵類魚相似,雌魚產完卵,雄魚把受精卵全部含在口中,一尾魚一次能口含約40~50粒。而雌魚會將剩下的卵含在口中孵化。親魚將受精卵含在口中后,不停地作咬嘴動作,使水在口腔中流動,而卵在口內就象衣物在洗衣機內一樣地滾動。
5.育苗
受精卵在雄魚口中大約經過1個月才能孵化出仔魚。仔魚從親魚口中游出,并聚集于雄魚附近;夜晚雄魚張開口,仔魚全部回到口中。
仔魚經過8d后開始自行覓食,此時可投喂紅蟲。這種魚具有天生的攻擊性,幼魚大小不一易發生以強凌弱、兩極分化。因此,最好將個體較大、較兇猛的幼魚單獨飼養。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