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瓜蟲病(白點病)
癥狀:體表、魚鰭、眼部及鰓等布滿約0.5-1.0mm的小白點,患上白點病的羅漢會因皮膚發癢而不斷在底砂或造景上磨擦,從而在體表出現白色小囊腫。當鰓部大量寄生時,粘液分泌增加,將導致病呼吸困難,引起窒息死亡。
病原及感染原因:由一種叫小瓜蟲的絨毛蟲寄生在羅漢體表引起。小瓜蟲繁殖的適宜水溫為15~25℃,當水溫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時,蟲體發育會停止。一般情況下,水溫的突然降低容易引起此病發生。
治療:
提高水溫至28~32℃,連續一星期或十天。如果提高水溫仍無法緩解的話,可選擇下面兩個方法之一進行治療。
單獨取一容器或用治療缸(水溫保持在28℃),用濃度為2~5ppm的亞甲基藍溶液,每天給病魚藥浴30分鐘,直至病情好轉。另外,原缸可用2%的食鹽溶液消毒。
購買市售治療白點病的成品藥劑進行治療。如敵百蟲等。
2、其它體外寄生蟲病
癥狀:患此病的羅漢會食欲不振,身體發癢,并且在缸內亂竄,有時寄生蟲會咬爛魚的尾巴或上、下鰭的主骨,影響外觀。如果大量寄生到鰓上,則會致使病魚呼吸急促,直至因無法呼吸而死亡。
病原及感染原因:一般由各種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蟲引起,包括錨頭鳋、魚虱或卵圓蟲等。當羅漢抵抗力下降或因養殖操作不當,造成體表損傷時,寄生蟲便會趁機侵入魚體使羅漢感染此病。
治療:
單獨取一容器,用0.5ppm的敵百蟲溶液浸泡病魚30分鐘左右,每天一次,直至病情好轉為止。
3、水霉病
癥狀:體表或鰭條上有灰白色絮狀菌絲。嚴重時羅漢體表潰爛、魚鰭破損甚至掉鱗,游動遲緩、食欲不振。
病原及感染原因:由水霉菌引起。一般情況下,運輸、爭斗、碰撞等造成體表損傷都會引起霉菌感染。羅漢體表上有寄生蟲的部位尤其容易受到水霉的侵襲。
治療:將羅漢輕輕托在手中直接用紅藥水等藥物抹在傷口上,然后放入一個盛有1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或2ppm呋喃西林溶液的容器中浸泡,每天20分鐘,堅持數天,效果頗佳。
4、腸炎病(腹水)
癥狀:患病時,羅漢會排泄粘液狀糞便,偶而糞便也會附著在肛門上呈白色細條狀。有時會出現腹部腫脹。嚴重時,食欲會完全喪失,肛門紅腫繼而出血。
病原及感染原因:一般由細菌或寄生蟲引起。如果喂食了腐敗變質或帶有細菌、寄生蟲的餌料,細菌或寄生蟲就會隨餌料進入羅漢腸道,在羅漢身體虛弱時,就很容易引發此病。
治療:
首先停食并將水溫提高1~2℃,馬上改善水質環境并且多喂食維生素含量較多的人工飼料。
另取一容器,每天用4 ppm的呋喃唑酮(痢特靈)溶液浸泡病魚20分鐘,直到病情好轉。或喂食含有大蒜的飼料。如果病情非常嚴重,可以對羅漢采取注射治療,每尾魚注射25毫克慶大霉素。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