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對蝦大的已長到五六厘米長,小的也有三四厘米了,能自主成活并發育生長。”3月29日上午,縣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陸立剛來到陶莊鎮湖濱村一家南美白對蝦育苗場內,發現這些白對蝦細苗已適應了淡水環境,開始茁壯生長,這個消息標志著前一段時間通過人造“海水”淡化養殖蝦苗是成功的,給我縣池塘淡水養殖南美白對蝦育苗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美白對蝦是蝦類中的上等品,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占有率。但長期以來,南美白對蝦只在海南、福建、廣東等省的沿海城市生產,能不能通過模擬制造“海水”,將蝦苗的淡化轉移到嘉善本地,培育出能適應淡水池塘養殖的蝦苗呢?
近日,陶莊一家南美白對蝦育苗場開始蝦苗淡化,該苗場由嘉善縣凈水漁業種苗基地轉型而來,蝦苗系海南祿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繁育品系,預計2019年苗種淡化量超5億尾,主要銷售至蕭山、上海等周邊地區,育苗場負責人有13年的南美白對蝦淡化經驗。目前,陶莊鎮共有兩家南美白對蝦育苗場。
在凈水漁業種苗基地,記者看到了工人正在將南美白對蝦苗裝袋。“從朋友那得知這里的南美白對蝦苗品質較好,因此,我來這里購買100萬尾苗。”來自江蘇的養殖戶老李說。該基地以培育南美白對蝦種苗為主,當天江蘇省昆山市的養殖戶張師傅來購買種苗,基地的工作人員們將南美白對蝦種苗逐一裝袋。“我今年養殖面積100多畝,在基地購買了30萬尾的南美白對蝦種苗。”張師傅告訴記者,去年他開始嘗試養殖南美白對蝦,效益很可觀。
該基地負責人金春新,前兩年來到嘉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后,選擇在陶莊鎮湖濱村建立南美白對蝦育苗基地。“這里水質較好,適宜南美白對蝦生長。”金春新說,育苗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就是孵化和餌料轉化。“今年溫度偏低,蝦卵在水里要孵化35天。要是加溫,18天蝦卵就能孵出來,這個技術問題已經被我們攻破了。”說到此處,金春新自豪地說。
據了解,陶莊鎮于2012年成立了嘉善縣凈水漁業種苗基地,開展南美白對蝦苗種規模化繁育生產試驗,成功突破了南美白對蝦的人工繁育技術,在全縣范圍內率先實施“稻魚共生”養殖模式。2014年,全縣推廣稻漁共生、稻漁輪作面積共計4190畝,2015年完成推廣500畝,該基地因成功發展“稻漁共生”新模式被列入浙江省漁業節能減排示范基地。
陸立剛介紹說,南美白對蝦是我縣重要養殖蝦類之一,但隨著這幾年蝦苗品質不穩定導致養殖面積逐年下降。“為了降低養殖風險,種苗最為關鍵,只有培育高品質的種苗,才能養殖出較好品質的水產品。”目前,全縣的水產養殖面積接近7萬畝。如何利用有限的水產養殖面積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只有從傳統的養殖向現代漁業轉變,包括養殖名特優水產品轉變,才能使養殖戶們獲得較高的效益。“引進新種苗,推廣新經驗,這是漁業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一條新思路。”陸立剛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