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出血在飼養時很常見。這是魚兒得了出血病。得病的魚全身的鱗片間、鰭條上充血、溢血或潰爛。病情加重后,鱗片脫落,甚至口腔、眼部及內臟都會出血。人們常見病魚呆呆地浮在水中或沉落水底,顯得十分懶散無力。剛發病時魚兒進食大減,待重病后,干脆拒食。病魚體色暗淡,沒有健康時的斑斕和光澤,身體也日顯消瘦。在病痛折磨下,魚體分泌物也會增多,如果并發水霉病、敗血病的話,魚兒也就快沒救了。
這可能是因為操作不細心,魚體外傷累累,被一種叫單細胞桿菌感染后所致。也可能是養魚用水沒經日光暴曬,有害物質揮發的不夠干凈,溶入的氧氣太少的緣故。也有人認為魚缸換水時溫差太大(超過±5 ℃ )和魚缸在陽光下照射過度,導致魚體抵抗力降低所至。
出血病一般在 6 ~10月間發病。
治療出血病還是以防為主。在飼養這些寶貝時,千萬別傷了它們的鱗、鰓、鰭,同時應該跟上營養。體格健壯,沒有外傷,自身的抵抗力必然會增強。
如果得了出血病,要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① 鹽水療法:以 2 %~ 3 %的食鹽水,浸泡病魚 10 ~ 15 分鐘。隔日一次,直至病愈。對病魚實行單缸飼養,精心呵護。
② 呋喃西林藥浴法:用 0 . 01 %~ 0 . 02 %濃度的呋喃西林藥液,浸洗病魚 10 ~ 15 分鐘。隔日 1 次,直至病愈。對病魚實行單缸飼養,提供最佳的水質和最適水溫。
③ 紅汞涂抹法:將病魚置于較小容器中,將魚體短時間離水,用棉球蘸紅汞藥水涂抹病魚患處。每日一次,直至痊愈為止。病魚單獨飼養,提供最佳環境。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