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鮮市場之一,2018年中國進口了價值119.1億美元的水、海產品(食用),同比增長36.2億美元。但是當前的海鮮消費市場和消費量存在區域差異化,這與經濟狀況、地理因素、飲食習慣等息息相關。
數據顯示,有42%的中國人經常食用海產品,其余不常吃海鮮的58%,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內陸地區。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福建、海南和上海等沿海地區,年人均海產品消費量超過25公斤,中西部地區由于受到消費能力、地域因素和傳統飲食文化影響,海鮮消費量處于很低的水平。
海鮮消費群體在“年齡擴大化”
近些年來,國內海產品及加工品銷售數量逐年穩步增長。從消費者年齡上來看,海鮮消費已經普及到從“00后”到“50后”的整個年齡段。海鮮已經成為消費者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甚至影響了中國居民的飲食消費結構。
海鮮消費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和節日依賴性
從百度索引可以看出,春節期間(通常是1月底到2月初),“海魚”和“海蝦”的搜索頻率明顯較高。此外,每年秋季關于海鮮的搜索頻率都在大幅增加,因為中國人認為秋季是吃海鮮的好季節,同時秋季正臨中秋及國慶長假,海鮮消費力不俗。
另外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假期期間海鮮生產商也準備特別的海鮮禮盒,這樣中國消費者就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購買作為拜訪家人或朋友的禮物。
大環境下2019年中國海產市場將有何變化?
一、民眾海鮮消費崛起,進口海鮮穩步增長
2018年1-7月份,我國水(海)產品進出口總量519.11萬噸,同比減少1.64%,但是進出口總額203.80億美元,同比增加15.03%。受漁業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加大、國內日常水產品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品質升級等方面因素影響,貿易順差43.46億美元,同比減少10.19億美元,進一步說明了中國水(海)產品進口遞增的趨勢。
二、消費趨于理性、健康、無污染及體驗是首選
中國深厚的飲食文化,消費者普遍喜歡海產品,尤其是各種大眾化的海產品。消費者開始向理性化方向發展,對于海產品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于海產品的表面,更要求快速、衛生、便利、安全以及精化、人性化的高品質服務。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消費者的空余可支配時間越來越少,消費者希望企業能通過多元化、專業化的經營形態并為其提供新鮮、營養、方便、美味的海產品。消費者對于品牌更易建立忠誠度。
三、互聯網+海產渠道繼續下沉,傳統行業面臨變革
現階段,80、90后已成為海鮮行業的消費主力。良好的文化教育及超前的消費視野,讓之前海鮮行業簡單粗暴的銷售模式已成為歷史。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海產流通的主要渠道,正處于由第二代向第三代批發市場過渡的階段,特別是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基本與國際同步,并向智慧農批轉型,構建基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流通大數據,開展供應鏈服務。
相對于傳統流通渠道,B2B模式借助互聯網實現高效鏈接,能有效消除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幫助從海產源頭到商家構建覆蓋全國市場的線上線下流通渠道,打造線上全球批發市場。
互聯網、物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海產品信息、數據、物流、配送、倉儲、冷鏈、質量安全溯源等為核心,從而構建起的基于進銷存+供應鏈管理+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管理+物流配送+倉儲服務的整合供應大生態趨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