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在福建寧德地區4個月的越冬養殖,日前,象山一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將24萬尾大黃魚運抵三門灣,移到6個大養殖網箱中。合作社負責人張進城說,福建海域更為溫暖,越冬的魚兒長到平均條重150克以上,到今年10月份就可以上市銷售了。
到南方的福建過冬,春末再回到寧波“老家”,這種“遷徙式”養殖越來越受到養殖戶的認可。張進城說:“我們養的岱衢族大黃魚,通過跨省養殖,成活率和品質都提升了,利潤也上去了。”去年秋天合作社上市銷售的本地養殖黃魚每公斤批發價55元,比福建種高出20余元,效益十分明顯。
岱衢族大黃魚是我市漁業科研部門歷時10年培育出的“明星魚”。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院長林慶歡說,因為寧波本地沿海養殖空間有限,這幾年產量提升遇到“瓶頸”,要充分利用苗種繁育優勢,“借力”“借地”,讓更多岱衢族大黃魚游到市外、省外生長發育,拓展養殖空間,做大本地大黃魚產業“蛋糕”。
日前,研究院正式發布了大黃魚“甬岱1號”新品系。這是第六代岱衢族大黃魚,體態優美,生長速度快,吸引了臺州、溫州等地眾多養殖大戶前來采購苗種。目前,寧波本地繁育的正宗岱衢族魚苗僅七八千萬尾,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溫州平陽縣南麂島大黃魚協會的吳加將說,南麂島水域不少養殖戶改養寧波岱衢族大黃魚,看中的就是苗種好,雖然價格比福建種要貴上2倍,依舊很搶手,“常常預訂不到”。
本地大黃魚不斷往南“游”,育苗基地的“南進”步伐也在加快。今年,象山港灣水產苗種有限公司與福建方面合作,首次實施跨省育苗,成功育出了3500萬尾岱衢族大黃魚魚苗,方便就近銷售。
目前,本地養殖的岱衢族大黃魚年產量在1500噸左右。隨著養殖、育苗“疆域”的拓展,成群的岱衢族大黃魚“游”向浙南、閩北海域,產業空間大大拓展,今年產量有望翻番,未來三年預計增加到1萬噸。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