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界評估,2018年我國對蝦總供應量(內銷+出口)達到220萬噸左右,其中養殖130萬噸,捕撈10萬噸,進口65萬噸,出口16多萬噸,并且國內消費仍處于上升階段。但由于包括苗種培育、疾病防控、環境調控在內的諸多技術難題的出現,限制了中國蝦養殖業的發展。
2019年5月18日,第十一屆蝦產業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珠海勝利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聯合主辦,邀請到了來自國內政府主管部門、科研機構、相關協會、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的代表,以及來自美國、挪威、意大利、荷蘭、丹麥、厄瓜多爾、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菲律賓、新加坡、印度等國業界人士近300人參會,共議中國蝦產業發展。
走向生態的中國蝦養殖業
中國對蝦生產和市場形勢分析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
崔和表示:2018年,全球對蝦總產量首次超過500萬噸,比上一年度增幅加大,而我國2018年對蝦產量130萬噸左右,相對于往年產量南、北方產量都略增。根據業界評估,2018年我國對蝦總供應量(內銷+出口)達到220萬噸左右,其中進口65多萬噸,消費仍處于上升階段。
從國際對蝦貿易來看,美國進口量上升至69.72萬噸,但進口額減少,中國進口量超過65萬噸,歐盟28個國家進口量增加至76萬噸,日本進口量下降至15.8萬噸,中國、印度、厄瓜多爾、越南、泰國、印尼是主要出產國,產量超過全球對蝦產量的83%。
2019年,產量增,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排除氣候和疾病爆發的原因,對蝦國際價格不容樂觀,中、美、歐仍是全球對蝦主要進口市場,但2019年對蝦第一進口大國的地位將被中國取代,中、美、歐預計對蝦的進口量繼續增加。
蝦蟹綠色養殖若干問題的探討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
何建國表示:蝦蟹是我國水產養殖的重要種類,2017年養殖產量約387萬噸,產值超過2000億元,終端消費市場價值超過6000億元,而生態養殖產量約270萬噸,約占70%。
由于“連養障礙”的出現,養殖產量逐年下降,環境調控技術和產品效果越來越差,作用時間越來越短,生物多樣性下降,出現“5:1和5:1”的現象,即單位面積養殖產量下降約80%,養殖環境容納量出現的時間縮短了80%,底棲、無選擇性攝食養殖品種最突出,包括蝦蟹、貝類、海參等。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幾點:1、傳染性疾病(如WSSV);2、富營養化;3、微藻和微生物驅動的生態系統紊亂;4、環境變化。
為應對相關問題,有其關鍵核心防控技術:
1、消除傳染源--SPF蝦苗;
2、切斷傳播途徑--生物防控技術;
3、減少區域或池塘底泥富營養化--與植物共作養殖模式;
4、切斷凡納濱對蝦攝食水體和池塘底部碎屑的途徑。
標準化和制度化是推動水產養殖進入標準化時代的關鍵,養殖制度由養殖品種、區域環境、養殖設施、養殖技術等多方面決定,防疫關口要前移。
我國凡納濱對蝦種業的發展展望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孔杰
孔杰表示:我國在凡納濱對蝦種業上有了新的進展:基因組測序取得突破,育種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國內對蝦育種技術可滿足種業發展需求,已建立了相關的關鍵技術,如水處理、水環境調控和苗種質量控制等技術,初步建立了健康、優質苗種的生產技術;創建了雙循環水種蝦培育技術,填補了空白。
正大對蝦養殖新模式、新情況與前沿趨勢
正大集團水產事業首席營養專家陳明典(代講人:邱璇)
邱璇說道:正大從30多年前進入到水產養殖行業,短時間內從泰國向其他主要水產養殖國家擴張。對蝦板塊,正大集團將SPF白蝦育種技術推向世界,三“干凈”+生物制劑養殖觀念、一段式和兩段式的放養方式、水質管理系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絮團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亞洲區海水養殖專家藍祥賓
藍祥賓表示:生物絮團技術是采用細菌、藻類、原生動物和有機物微粒等凝集成小團狀母體,以在高密度養殖系統中改善水質、污染處理和預防疾病,在此系統中養殖的生物攝食絮團也可提供其食物營養價值。
微生物在絮團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1、穩定水質,吸收水中的氨氮物并在原位產生微生物蛋白;2、提供營養物,降低飼料系數,提高養殖可行性;3、與病原菌競爭。
目前生物絮團技術已經在包括美國印第安納州、美國俄亥俄州、南京湯山等國家和地方實行,效果良好。
國際對蝦生產與貿易趨勢
可持續水產品貿易發展趨勢報告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水產養殖與漁業管理司高級漁業官員Marcio Castro DeSouza
Marcio Castro DeSouza 表示,很多地方捕撈的一些做法都是不可持續的,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水產養殖方面有很多的機會,這是一種雙向的機會,水產養殖包括對蝦的養殖可以成為人口糧食供應的很重要的來源。
東南亞對蝦生產和市場變化趨勢
亞太地區水產養殖中心網項目經理袁德潤
袁德潤表示:東南亞的蝦類養殖將繼續增長,這將導致印尼、越南和泰國的蝦類養殖需求在未來2-3年內翻一番,并取決于中國的市場狀況和印度的產量。
印度對蝦生產和市場變化趨勢
印度對蝦養殖者聯盟秘書長Balasubramaniam Venkatachalam
Balasubramaniam Venkatachalam表示:目前印度對蝦的生產已經達到瓶頸,加上新疾病的肆虐和水源的緊缺,農民損失了大量的利益,我們需要對市場價格和農民盈利給與壓力。
柬埔寨水產品生產和市場變化趨勢
柬埔寨水產養殖發展處處長Thay Somony
Thay Somony表示,柬埔寨十分看重水產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參與到柬埔寨的水產養殖產業當中來。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核心成果展示及企業交流會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介紹了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核心成果,包括育種與繁育、種苗繁殖技術、養殖設施與設備、水質調控技術、養殖技術與養殖模式、飼料產品與技術、病害防控、加工產品、品質與質量安全。
技術交流進行中
技術交流進行中
技術交流進行中
技術交流進行中
技術交流進行中
花絮: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