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企業一般以產業鏈的某一環節為主,其核心業務特別突出,影響力比較大,但整個產業鏈的協同比較欠缺。”
廣東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先生在“2019全球水產養殖大會”上,與參會人員分享構建水產養殖價值鏈的一些思考。
陳丹表示,中國水產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新時期,正從供給側向需求側轉變,從初級產品向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產品轉變。產業鏈上游往專業化、科技化、規模化發展,產業鏈下游向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水產業的終端需求是產品,這是發展的方向標和指揮棒,產業鏈最終要服務消費者,就要以市場需求來展開工作。”陳丹說。
“在消費端,國內水產品消費潛力大,需求層面轉向健康、營養、美味、快捷甚至是‘賦予文化’,由鮮活水產品向精深加工包裝水產品發展,消費品種多元化,質量安全控制日益嚴格,由增量到提質轉變。快速響應消費需求保障食品安全是健康發展的關鍵。”
“從養殖端來說,水產養殖增速放緩,飼料、種苗的要求更嚴格,養殖越來越集約化和規模化,家庭農場和公司的模式發展越來越快,養殖產品安全和衛生得到關注。”
“在加工端,要重視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從養殖到餐桌的可追溯體系來保證產品品質。大型食品加工廠開始做上下游整合,追求原材料的可控性。現在的產品種類比較豐富,鮮活品、冷鏈品、休閑食品、旅游食品、功能保健食品等能滿足家庭、商超、餐飲等多類需求,但粗加產品的占比還是較大,利潤較低,抗風險能力弱。”
“流通板塊最為關鍵,這幾年在國家支持和龍頭企業的推動下,冷鏈物流系統逐漸完善。水產品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區域性和周期性,品質需求則要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新鮮度和營養性,消費者具有經常性和隨意性的特點,這就需要物流系統的配合。”
整合產業鏈的艱辛
“中國水產企業一般都以產業鏈中某一環節為主,核心業務特別提出,影響力很大,但整個產業鏈每個環節的協同比較欠缺,技術投入、標準投入、資源投入需要花大力氣!”
“我們恒興集團的定位是做餐飲企業和食材平臺優質產品供應商和服務商,以前我們以做飼料為主,這幾年深度轉型,現在是一家食品公司。”陳丹說。
“要打通整個產業鏈,20多年來我們交了很多學費。做飼料,市場運作模式不一樣;做加工,管理市場客戶渠道不一樣;做育種,技術管理模式也不一樣。要打通整個產業鏈,必須協調各個環節的技術、人才和標準,要有非常專業的規劃。另外,要高效運作,利益的分配和考核還要設計得非常周密。”
“要解決產品全程可追溯,給消費者提供安全食品,水產行業必須朝著產業鏈這條路走。這幾年我們在推動智慧漁業平臺(U魚平臺),從我們農戶的漁塘到我們的基地都實現了全程可追溯,拿著手機坐在辦公室就能監控整個過程,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管理的可控性。我們的養殖戶和養殖基地根據餐飲公司的訂單需求,生產不同規格的水產品。”
“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同在不斷摸索中前進,要使全產業鏈高效運作,我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陳丹說,“20多年來,我們一步一步走過來,從做飼料到做種苗、加工,當時是100%出口,現在是既做出口又做內銷,‘兩條腿走路’。”
陳丹透露,“目前,我們正與美國公司合作,搞冷鏈系統。”
“這么多年,從整條產業鏈走過來,我們特別了解中國國情:要想把食品做好,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但一個公司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必須合作共享。”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