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肉羅非魚獲得成功,產品上市以來供不應求。記者 繆曉劍 攝
5月14日,黃圃鎮兆豐村。240余畝的養殖基地上,李廣洪剛剛忙完5000公斤脆肉羅非魚的交付。日銷量達5000公斤依然供不應求,公司不得不發出公告暫停供應20日,這在兩年前是李廣洪想都不敢想的情景。從屢敗屢試到最終成功自主研發出飼料配方,李廣洪的中山市綠笙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現了從飼料生產、養殖、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脆肉羅非魚養殖,成為全國第一家實現規模化養殖脆肉羅非魚的企業。
■經銷商轉型創業者,摸索脆肉魚新品種
李廣洪是黃圃鎮人,早年從事水產流通多年,后來回到中山開始從事水產養殖。2015年開始,李廣洪摸索脆肉羅非魚養殖。黃圃水鄉得天獨厚的養殖環境為脆肉羅非魚養殖提供了優質的水源條件,不過,擺在眼前的還有一道難以逾越的技術坎。
李廣洪拿出了一本《羅非魚良種健康養殖技術》遞給記者說,羅非魚脆肉化是通過蠶豆或脆化飼料喂養,然而羅非魚消化系統較弱,腸壁薄,不少人脆化技術沒有參透,在投喂蠶豆30天左右便開始出現大量死魚。“之前珠海、中山東升也有人嘗試過脆化羅非魚養殖,不過都以失敗告終。而且,就算勉強有幸存下來的脆化羅非魚,因為沒有銷路助推,也只能當普通羅非魚賣。”
“羅非魚在廣東人眼中并不算是高檔魚類,價格也不高,但這種魚養殖基數大,脆化原料魚供應充足,而且普通羅非魚塘頭價便宜,脆化后能有不錯的溢價空間,加上羅非魚肉質鮮美且嫩、沒有肌間刺,如果能改良,以后肯定能受到市場歡迎。”李廣洪很看好改良羅非魚的前景。
2016年10月,李廣洪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伙創立了綠笙源公司。2017年,在三江環繞的兆豐村,李廣洪開發了250畝養殖基地,僅6個人組成的創業團隊開始了規模化養殖的探索。
■“天天撈死魚,曾手上臭味一個星期難消”
李廣洪與其他魚場合作,收購1公斤重左右的普通羅非魚,再放入自己的養殖基地,使用專門的配方飼料養殖,最終使得肉質脆化。
最開始,李廣洪沿用脆肉鯇的養殖方式,將蠶豆泡水發酵后投喂,效果很不理想。即使是打碎了蠶豆拌飼料投喂,羅非魚還是避免不了30天左右死亡。接著,李廣洪找到飼料廠專門研發脆肉羅非魚的飼料。
研發的新飼料是4個月為1周期,如果羅非魚能從1公斤順利長到2公斤,就意味著脆肉羅非魚可以上市。然而,接下來的現實讓李廣洪如同澆了一桶冰水。2016年至2017年間,綠笙源養殖基地經歷了數次大批量死魚。
肇慶懷集人高康業,兩年前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生物制藥專業。這名20多歲、皮膚黝黑的小伙子,是綠笙源公司最初6名創業團隊中,除了老板以外唯一堅守下來的員工。“有一塘魚一次性死亡2.5萬公斤魚,我們天天撈死魚,手上的臭味一個星期都不能消退。”
從2016年至2018年,綠笙源公司共虧損了300多萬元。面對投入了全部心血卻滿塘死亡的羅非魚,李廣洪并不甘心。每次新飼料研發出來后,李廣洪細心記錄著魚塘里脆肉羅非魚的存活率。
■屢敗屢試,脆肉羅非魚終“游”上餐桌
漸漸的,脆肉羅非魚的馴化損耗(死亡率)從最初的50%持續下降至10%,2018年七八月份,李廣洪驚喜地發現馴化損耗已經控制在了5%以內。“當時整個團隊都非常興奮,多年的堅持沒有白費。”李廣洪說。
突破了脆化羅非魚脆化技術,還要解決泥腥味問題。“公司一般只收購精養或魚蝦混養的羅非魚,基地每10天換一次水提高魚肉品質,并在飼料配方中針對性添加具有‘去腥、去泥味’效果的中草藥。”李廣洪說,脆化后的羅非魚最終實現了肉質彈牙,味道鮮美,久煮不碎。
目前,綠笙源公司為脆肉羅非魚注冊了“翠桂妃”商標,正申請“脆肉羅非魚的飼料及制備方法”這一技術專利。憑借著此前從事水產流通領域的經歷,李廣洪迅速打開了銷路。目前,綠笙源公司的基地已經擴充到500多畝,月產量15萬公斤脆肉羅非魚,60%銷往珠三角地區的吊水場,40%則賣往珠三角大型水產批發市場。
普通羅非魚的批發價約10元/公斤,脆肉羅非魚上市之初18元/公斤仍不愁賣,現在批發價已經到了22.4元/公斤,到市場終端價約為40元/公斤,按每條魚2公斤左右重量計算,80元一條的脆肉羅非魚價格并不親民。李廣洪說,公司接下來將著手研發1公斤重的脆肉羅非魚,讓它“游”上更多普通消費者的餐桌。
黃圃鎮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綠笙源公司還開展“公司+農戶”合作模式,將飼料和技術提供給當地其他養殖戶,脆化成功后再回收,帶動黃圃鎮水產產業發展。2018年,綠笙源公司獲得了該鎮扶持種養專業化獎補及購置農機補貼。2019年4月,在該鎮農業局的協助下,綠笙源公司已向市農業局提交《無公害》相關認證申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