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ouis Harkell
譯:胡路怡
去年起,中國羅非魚出口因貿易戰變得“不穩定”,廣東恒興集團旗下子公司肇慶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開始轉型,積極拓展其他水產品的內銷市場。
在珠海市舉辦的“亞太水產養殖展”期間,肇慶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海先生接受UCN采訪時表示,“自去年貿易戰后,羅非魚(出口)市場‘不穩定’,我不確定中美貿易關系會變好還是變壞,所有我決定暫停羅非魚(出口),專注做其他業務。”
作為中國最大的水產企業之一,廣東恒興集團每年出口1,500條貨柜的羅非魚產品,約五分之四運往美國。除羅非魚外,恒興集團還有蝦類和其他魚類的養殖、加工及飼料生產業務。近期,恒興集團與沙特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大型水產養殖園區,這是繼埃及項目后,恒興集團“走出去”的又一里程碑。
謝海稱,“肇慶加工廠生產的羅非魚產品99%出口美國,(當美國放話對羅非魚產品征10%關稅)我們必須加快進度同海外買家談判,否則我們很可能失去這個市場。”
“全球市場都知道將要發生什么,所以其他國家的進口商都在試圖對我們施壓,墨西哥買家、以色列買家都要求我們降價出售,而這并不是一樁好生意。”謝海指出,“我們有很多工人,很多產品,所以我決定暫停這類‘不穩定’的生意,轉做其他業務,這樣總比等待貿易戰結束更明智。”
去年十一月份,恒興肇慶加工廠進行了設備升級。而就在半年后的5月10日,美國政府提高中國進口海產品關稅,冷凍羅非魚片和整魚的關稅增至25%。
國際貿易中心(ITC)數據顯示,羅非魚是中國出口美國的第二大水產品種,2018年出口額為4.48億美元,僅次于蝦類(4.8億美元)。
出口轉內銷
“在我看來,全球最大的消費者群體在中國,沒有其他國家會有這么大的市場。”即便如此,羅非魚的內銷工作并不容易,許多消費者更偏愛同類型的巴沙魚。
先前,恒興肇慶加工廠專注生產羅非魚片,年加工容量2.5-3萬噸。
“我們的工廠現在主要做生魚、日本海鱸的加工,燒烤式、腌制、蒸炸類的產品都在做,原先做羅非魚片的機器已被替換成新的切片機和包裝機。”謝海稱,“以前我們只做簡單的羅非魚切片加工,但中國市場需要深加工產品,所以我們更換了設備。”
“我從事羅非魚行業12年了,仍然希望能回歸到羅非魚。中國消費者不太喜歡羅非魚的某種味道,我們想通過開發新腌制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謝海表示,恒興深加工產品面向超市和餐飲服務商,如海底撈和外婆家等。“今年我的銷售目標是2億元。因為是深加工產品,價格差異很大。”
“你可以說,這是個大轉型。所有加工廠都在關注恒興,如果他們看到恒興做得好,他們就會效仿。”謝海說。
展會期間的“全球水產養殖大會”上,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發表演講時提及,“要解決產品全程可追溯,給消費者提供安全食品,水產行業必須朝著產業鏈這條路走。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同在不斷摸索中前進,要使全產業鏈高效運作,我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特別了解中國國情:要想把食品做好,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