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大眾日報:記者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久違的中國對蝦重新游回萊州灣,已形成比較穩定的秋季漁汛。今年伏季休漁開捕以來,萊州漁民幾乎網網見蝦,最高網產90公斤,蝦汛一直持續到10月份。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萊州市中國對蝦捕撈產量超過30噸。中國對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公斤價格保持在100元以上,11月份高達200多元。
據萊州三山島漁民介紹,今年的對蝦不僅分布范圍廣,個體也大,9月初就達到18—22尾一公斤,而以往這個時候的野生對蝦多在30尾每公斤,由此推斷出這是今年增殖放流的群體。10月中旬回捕的中國對蝦已達10—15尾每公斤。
昌邑市呂家村漁民丘澤忠告訴記者,今年一網次可捕獲對蝦100公斤,這是十幾年來所沒有的。據昌邑市海洋與漁業局介紹,秋季漁汛以來全縣已捕撈中國對蝦180多噸,漁民直接經濟收入2880萬元。
中國對蝦是渤海的傳統資源,歷史最高年產量近4萬噸。萊州灣是渤海秋汛對蝦漁業的重要漁場,產量約占整個渤海的1/3。但隨著海洋環境的污染和捕撈強度的加劇,加之養殖業大量用海捕親蝦,對蝦產量銳減,1993年起中國對蝦一直沒有在渤海形成蝦汛。近年來,野生中國對蝦更是近乎滅絕,只是在海上作業時偶爾見到。
近3年來,通過資源修復行動,漁業部門陸續在萊州灣放流中國對蝦苗6.29億尾,這個瀕臨滅絕的珍貴蝦種又開始在渤海恢復生機。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