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45歲的王忠華辭掉國企工作,把所有的積蓄全部投入到了黃鱔養殖中。王忠華牽頭成立了黃鱔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了當地30多戶村民養黃鱔共同致富。到2016年,王忠華養殖的黃鱔年銷售額超過1200元。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有一位中年男子,把全身家當用來投資黃鱔養殖,現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200萬。他不僅讓自己發了大財,還帶動全村共同致富。誰曾想到,這個被稱為王總的中年男子,曾經,是同村村民眼中的“瘋子”呢?跟著農業網小林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個“瘋子”的致富經吧!
2008年9月,45歲的王忠華辭掉國企工作,賣掉唯一的房子,把所有的積蓄共三十多萬元全部投入到了黃鱔養殖中!而在此之前,他沒有一丁點兒黃鱔養殖經驗,當地也沒有黃鱔養殖成功的案例。
他的舉動引起了大家的不理解,同村村民認為他瘋了,需要去醫院看看。可他卻認為自己能夠通過黃鱔養殖賺大錢,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黃鱔在當地深受消費者青睞,而冬季的黃鱔價格高,是夏季的好幾倍,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加之王忠華了解到,在四川、湖北等地,有很多黃鱔養殖人,于是便向外地黃鱔養殖大戶學了半年養殖技術。廣闊的市場前景與成功的技術支持,使得他信心十足。
然而,現實卻沒有他想象的順利。第一批兩千多斤黃鱔苗買來不到兩天,竟全部死亡,之后便是陷入了買了死,死了買的惡性循環當中。而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
王忠華很淡定,他認為第一年賠了的這二十幾萬是在交學費,因為他終于發現黃鱔的死亡原因!由于最初養殖池中沒有遮蓋物,而當地夏季白天溫度可達36、37℃,使得喜陰怕光的黃鱔難以存活。于是,他在池中放置水葫蘆為黃鱔遮陰,然而水葫蘆吸收水里的,還引發病蟲害,同樣會導致黃鱔死亡。
有什么辦法,既能給黃鱔遮蔭,又不破壞水質呢?
一次偶然的串門給了王忠華靈感。他花10萬元錢買下了8畝葡萄樹,移栽到養殖池上,利用葡萄架為黃鱔遮陰且不吸收水里養分的優點,成功改善了黃鱔的生存環境,畝產量從幾百斤提高到了兩千多斤!
就在豐收的喜悅即將來臨時,一場特大臺風吹垮了葡萄架,把即將上市的八千多斤黃鱔壓死在底下!恰逢此時,他的母親中風,王忠華把母親送去醫院,卻發現身上連2元錢掛號費都沒有!天災與人禍同時來襲,使得他陷入了艱難的抉擇。是放棄,還是堅持?
不甘心的他選擇了堅持。同時,他從臺風中意識到露天養殖的局限,并找到了他之后的妙招之一——大棚養殖!可是沒有資金,要怎么辦呢?
幸好,他遇上了貴人。拿著貴人借給他的64萬元,王忠華為黃鱔養殖池搭起了50畝大棚,并在大棚上安裝了遮陽網和通風口,使得棚內全年都可以保持適宜黃鱔生存的溫度,黃鱔的存活率因此提高到95%!同時,成功延長黃鱔的飼養周期達三個月之長,畝產量由兩千多斤提高到了五千多斤!
除了大棚,王忠華還有另一個養黃鱔妙招——鱔巢,正是這個妙招,使得他的黃鱔的畝產量由五千多斤提升到上萬斤!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這是根據野生黃鱔的生長習性仿造的彎曲洞型巢穴,可以把喜歡打斗的黃鱔分隔開,互不干擾,既不打斗也不搶食,保證各條黃鱔有充足的成長活動空間。這一妙招使得畝產量增長至傳統養殖方法的5倍!
2015年,王忠華牽頭成立了黃鱔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了當地30多戶村民養黃鱔共同致富。2016年,王忠華養殖的黃鱔年產量達到40萬斤,年銷售額超過1200萬元。
王忠華運用他的觀察與思考,解決了黃鱔養殖道路上道道難關,終于如愿成為了當地黃鱔養殖第一人,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創業路上不易,愿你亦能像王忠華一樣,堅定自我,勇往直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