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水池、投餌喂養(yǎng)……這幾天,象山來發(fā)水產育苗場的工作人員忙碌不已。育苗車間的水泥養(yǎng)殖池內,第一代擬目烏賊幼體正靜靜地躺在池底,工作人員正在給它們“搬家”。
“這是今年成功大規(guī)模孵化的擬目烏賊。經過兩個月的培育,一共孵化了兩三萬尾烏賊苗。這也是全國首次大規(guī)模育苗成功。目前最大一批胴長已經長到5至6厘米。”工作人員介紹,擬目烏賊在東海接近絕種,很難捕撈到親體,而且活的親體不能長時間運輸,因此只能到南海捕撈親體,在廣東進行產受精卵,然后送到象山進一步培育。
根據計劃,4至6月是擬目烏賊的育苗期,再經過3至4個月養(yǎng)殖,10月份基本可以上市。目前,已有2000余尾幼苗銷往福建、浙江蒼南等地,剩下的將全部用來育苗,確保明年擬目烏賊的培育產量。
20世紀70年代,東海漁業(yè)資源豐富,光烏賊就有多種:曼氏無針烏賊、虎斑烏賊、擬目烏賊等。不過,由于過度捕撈,漁業(yè)資源衰退,這幾類烏賊一度在東海難覓蹤影。
在寧波大學教授蔣霞敏帶領的研究團隊和寧波市科技局的幫助下,曼氏無針烏賊、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養(yǎng)殖相繼獲得成功,增殖放流效果顯著,漁業(yè)資源明顯恢復。去年,人工培育的虎斑烏賊成功上市,一只活體烏賊賣到80元。今年虎斑烏賊的苗賣到了4元一只。
不過,曼氏無針烏賊個體較小,而虎斑烏賊對水域鹽度的要求較高。因此,蔣霞敏和團隊又將目光瞄準了個體較大、適應鹽度相對較廣的擬目烏賊。據介紹,虎斑烏賊的適應鹽度在千分之23至30之間,而擬目烏賊在千分之20至30左右,更適合浙江一帶水域養(yǎng)殖,而且擬目烏賊生長較快,最大的可達10余斤。
但擬目烏賊由于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在人工培育方面一直存在著巨大的難點。2015年,象山來發(fā)水產育苗場開始培育擬目烏賊,初次嘗試,由于對餌料投喂方式、溫度和鹽度掌握不足,當時培育的擬目烏賊幾乎“全軍覆沒”。
培育團隊經過3年的摸索,目前,擬目烏賊的孵化率達到了85%,育成率達到70%。這標志著擬目烏賊人工規(guī)模化育苗實現了零的突破,為擬目烏賊規(guī)模化養(yǎng)殖打開了大門。
“如果擬目烏賊培育養(yǎng)殖技術成熟,經濟價值可能會比虎斑烏賊更高!”蔣霞敏對人工養(yǎng)殖擬目烏賊表示看好。
發(fā)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