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有關東臺市“弶港鎮‘南美白對蝦禁養、設施拆除’通知書(下稱“通知書”)的文件在行業群轉發,引發對蝦養殖從業者的極大關注。《農財寶典》分別向南通、浙江多家飼料當地市場負責人以及種苗企業業務員分別求證,并得到肯定回復。
據悉,通知書由東臺市弶港鎮環境保護辦公室、弶港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東臺市弶港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以及東臺市弶港鎮水務站聯合發布。經東臺市市環保局、國土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查驗當地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水樣和土樣,發現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存在大量富含鹽成分添加物,未經私自開采地下水以及土地用途等違法行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該通知書明文要求“自本通知送達后,請在2019年7月15日前自行拆除違法的大棚設施,停止養殖行為,恢復土地原始面貌。逾期將組織相關部門強制處置,一切責任自負。”
本次東臺市有關拆除南美白對蝦小棚設施通知書下發,是作為繼2018年如東縣執行一系列小棚拆除方案后,華東地區針對對蝦養殖業又一重大整改舉措,兩地整改方案或彼此參照協同。
據悉,自2018年3月份起,南通市人民政府要求如東不許再新開挖或擴大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221線以南內陸水作地區屬禁止養殖區,包括長沙鎮、豐利鎮、大豫鎮等養殖重鎮(村)“拆棚”全年拆除大棚4萬余張,其中拆除小棚的大部分養殖戶為浙江養殖戶,事后快速轉移至附近的東臺市弶港鎮以及周邊地區重新養殖,引發當地小棚養殖規模迅速壯大。
據浙江某知名飼料企業市場南通市場負責人吳剛(化名)透露,早在2010年前后圍繞東臺市養蝦小棚十分分散,規模僅數百畝,數量不足1000張,行業幾乎忽略當地出現的小棚養蝦模式。2017年南通地區開始進行區域性限養后,東臺市小棚開始快速發展,至少達到數千張,主要集中在弶港鎮以及周邊地區。2018年底,如東地區限養禁養政策落地后,出現小棚養殖戶大規模轉移。“2018年小棚數量或接近3萬張。”
“這兩年弶港鎮發展速度,類比2014年后前的如東,整改是未雨綢繆。”南通某飼料企業市場負責人李明(化名)透露,東臺市下發拆除整改通知應是意料之中,一方面目前弶港鎮部分池塘條件與如東縣鹽堿地有明顯區別,容易改變原土地物化條件,破壞原始水土;另一方面則是規模發展過快,如東小棚發展呈現“片狀發展”,但是東臺市弶港鎮則呈現“零散式發展”,不少飼料經銷商在不同位置開設小棚養蝦,長久發展很可能影響到其他使用性質的土地,規范和劃分養蝦業的發展區域很有必要。“否則,很難引導當地對蝦養殖業持續發展。”
目前,整改通知書已經陸續下發至養殖戶手中,距離執行時間7月15日仍有一段時間, 《農財寶典》將對該事件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