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市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捕撈養殖、水產品加工出口、濱海旅游、海洋運輸、臨港工業齊頭并進,藍色產業帶迅速崛起,奏響了歡快的“藍色暢想曲”。汕頭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市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點,預計至今年底,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將達160億元,增長6%。
政府扶持漁業經濟發展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漁業的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漁業發展。近幾年,我市漁業圍繞構建先進的水產養殖業、穩定的海洋捕撈業、發達的水產品加工業、活躍的流通業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目前,已形成澄海紫菜、南澳萬畝貝類和龍須菜養殖區、潮陽鮑魚、牛田洋蝦蟹混養、濠江高位池養蝦區等。全市海水養殖面積達到21.0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36萬噸。其中,養殖產量19萬噸,超過捕撈產量。全市建立無公害養殖基地31個,面積近3萬畝。
水產出口創匯居全省前茅
我市現有8個漁港,其中即將動工建設的國家中心漁港1個,已建成的國家級一級漁港1個,二級漁港2個,三級漁港4個。目前海門中心漁港初步設計已通過報農業部審批,中心漁港項目海洋環評和海域使用論證兩個報告書已經編制完成。漁港的建設帶動了我市水產批發市場的建設和水產品加工、貿易的發展。目前全市有水產加工企業62家(進出口加工企業38家),年加工量14萬噸。連年來,一批批“汕頭制造”的凍蝦、魷魚、蟹肉和烤鰻等水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美國、英國、新加坡、加拿大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處于全省前茅。
臨海產業成海洋經濟新亮點
近年來,我市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濱海旅游、臨海工業和海上交通運輸業等已成為我市海洋經濟的新亮點。全市沿海港口泊位8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16個。兩個5萬噸級泊位正在建設,兩個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正在爭取立項。以港口為中心,聯結海上、公路、鐵路、航空的現代物流網絡正在逐步形成。濱海旅游資源加大開發力度,規模不斷擴大,濱海旅游業正越來越成為我市海洋經濟的重要產業。南澳縣的風能發電發展成為我國沿海規模最大的風能發電場,華能電廠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產,我市現有濱海電力裝機容量超過128萬千瓦,年發電86.7億千瓦時。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捕產品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