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觀看了美國動畫影片《海底總動員》之后,家住天津南開區云陽西里的楊杰便萌發了飼養海水魚的念頭,為此他逛遍了網上的專業論壇,跑遍了花鳥魚蟲市場,終于摸清了此中的門道。今年4月,楊杰僅花了大約5000元錢,便把一片“大海”搬回了家……
社區新人類
家中再現《海底總動員》
“看,這是尼莫,是尼莫!”7日晚記者來到楊杰家中時,他的幾個朋友正圍著“大海”興奮地指指點點。記者看到,一個碩大的魚缸擺放在客廳的正中,缸里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海洋畫卷:藍色的海水中,幾條色彩極為艷麗的小魚在珊瑚礁中穿梭往來,盡展游姿。珊瑚礁上生長著多種褐色、綠色、紅色的軟體生物,一個淺灰色的海葵吸附在缸壁上,它的幾十條觸手隨著海水的波動而左右搖曳。兩條橘紅色的小魚似乎和海葵很親熱,它們一頭扎入海葵的懷抱中,幾乎寸步不離……
楊杰指著橘紅色小魚說:“《海底總動員》中的尼莫就是這種魚,它叫公子小丑魚,平時就喜歡和海葵膩在一起。海葵的觸手能放出毒液,而小丑魚的皮膚能分泌抗毒黏液,不會受到傷害,所以它常生活在海葵的觸手中,受其保護。小丑魚找到食物后,也會帶回來和海葵分享。它們互惠互利,和睦相處。”
今年28歲的楊杰目前在海泰產業園區內的一家公司上班,他告訴記者,之所以想到飼養海水魚,《海底總動員》對他影響不小。“電影里,藍色的海洋是那么美,里面還有各種紫色、粉紅色、綠色的海洋生物,當時我就想,要是能把它們帶回家,該有多好。”
此后,楊杰開始著手準備。一方面,他泡在網上到各個專業論壇去“潛水”(指光看帖不回帖),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另一方面,他跑遍了市內的花鳥魚蟲市場,和經營觀賞魚的魚店老板聊天,向人家請教養海水魚的有關事宜。當獲得了一定知識儲備后,他買一個小魚缸進行試養,并獲得了成功。今年4月,楊杰把小魚缸“鳥槍換炮”,正式把“大海”帶回了家。
“空購”海鹽自配海水
養海水魚一定需要海水,而海水從哪里來呢?楊杰解釋說,海水是他自行配制的。“只要買來海鹽,再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自來水就可以了。通常來說,每30升水配一公斤海鹽。但是,開缸的第一缸水不能用自來水,而要用純凈水,連礦泉水都不行。”楊杰說,他買的海鹽都是進口貨,是從南方訂購并空運過來的。“我買的海鹽是20公斤一桶,連空運費在內是300多元錢,這一桶鹽大約可以用一年。”
楊杰告訴記者:“養海水魚,第一步是買硬件設備,比如魚缸、蛋分(蛋白質分離器)、造流器、燈管等;第二步是放入活珊瑚礁;第三步是配制海水,然后把海水放置一個月,使之達到內部平衡;最后一步才是放魚入缸。”
他強調,配完海水后,一定要等滿一個月才能放魚,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養海水魚實質上是‘養’大海,是要模擬大海的自然環境,建立起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因此一定要能‘忍’,不能操之過急。在這一個月中,要對海水進行長時間的光照,這時藻類就會發育生長,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一部分藻類死去后,會成為肥料,促進別的藻類生長。如此幾個循環之后,生態系統才能真正建立起來,這樣的水體才適合海水魚生存。以前我心急,天天看魚缸里的海水、礁石,時間一長就審美疲勞,忍不住放了魚進去,結果沒多久全死了。”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