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漫堤垮塌,養殖戶張水華站在已修復的堤壩上。本報記者 徐黎明攝
8月11日,江西省景德鎮樂平市樂港鎮楊家村樂安河畔的魚塘邊,一臺推土機正在緊張加固塘壩。7月中旬,突如其來的天災給我省多地的水產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大量魚蝦逃逸。
水產養殖一向是靠天吃飯的產業,一次天災給養殖戶造成的損害可能是難以恢復的。在我省,很多地方的保險公司還沒有推出水產養殖的商業險種。有專家建議,把水產養殖保險納入財政補貼范疇,以降低水產養殖業的經營風險。
養殖戶損失慘重
7月中旬,宜春、新余、撫州等地約有上萬畝魚塘受災,部分塘基直接被洪水沖垮,魚蝦逃逸,損失慘重。
7月13日,位于萬年縣石鎮鎮坑堧村的稻蝦養殖基地塘壩被洪水沖垮6個缺口,400多畝稻蝦共作田被洪水溢滿,2500公斤小龍蝦逃逸。
同一天,與坑堧村相距2公里的朱家村,也發生1000多畝水面漫堤,100多萬公斤草魚所剩無幾。
樂安河畔的樂平市樂港鎮楊家村,河邊有一塊平整的水稻田。去年10月,張林輝、張文平、張水華看中了這個600余畝的低洼田,準備將其打造成一個水產養殖基地。
原有的堤壩高度只有2.5米,壩面寬約2米。張文平租用了挖掘機和推土機,經過連續5個月施工,將堤壩加高到5米多,壩面寬5米。今年4月底,張文平購買了26萬元的魚苗投放其中,主打品種為草魚。
7月13日23時,幾輪大雨過后,樂安河水漫過了圩堤,經過洗刷,兩段圩堤最終垮塌,大量魚兒拼命往堤外逃竄。張文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包括魚苗和之前投入的飼料,此次洪災損失高達27萬元。這還未加上今后對圩堤維修的60多萬元費用。
投保無門很鬧心
據萬年縣石鎮鎮干部介紹,洪災發生時,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已派出人員協助各基地進行救災工作,用絲網攔住缺口,盡量減少魚蝦逃逸;調動人力和挖掘機對塘壩進行加固,防止再次發生塘壩被毀。
應對天災,購買保險,這是現代經濟活動的常識,水產養殖業的經營者們不是沒有想到,而是投保無門。
張文平告訴記者,在投放魚苗之前,他向當地所有的保險機構咨詢投保事宜,均被告知無此險種。
萬年縣石鎮鎮水產養殖場負責人說,今年是他們養殖商品魚的第一個年頭。為了保險起見,他曾經向保險部門咨詢過商業投保的事情,也被告知沒有此項業務。
最讓養殖戶懊惱的是,7月初,由于當地草魚價格接連上漲,不少養殖戶惜售等價。不料卻接二連三遭受暴雨襲擊,導致魚蝦大量逃逸,養殖戶有苦說不出。經過這次遭遇,不少養殖戶甚至有了轉型或轉產的念頭。
應列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
水產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農業保險產品創新,保險品種不斷增加,涉農政策性保險已覆蓋水稻、油菜、棉花、能繁母豬、奶牛、柑橘等種養業,白蓮保險、桑蠶保險、寧都黃雞保險、井岡蜜柚保險等特色產品也不斷涌現。但由于查勘難、定損難,水產行業的政策性保險一直起色不大,商業性保險更是很少涉足,水產保險一直是國際國內農業保險的一塊短板。
多家保險公司的相關人士透露,由于水產養殖的品種繁多、養殖方式復雜,保險機構經營水產養殖保險的操作難度較大,再加上查勘定損困難,大多數保險機構都對水產養殖商業保險持觀望態度。
水產專家建議,應把水產養殖保險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疇,鼓勵各保險機構積極爭取地方財政補貼,同時在加大宣傳、補貼試點、穩步推廣的基礎上,先行將養魚列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其中保險費漁民自繳一部分,讓財政承擔大頭,以增強漁民抗風險能力和災后恢復能力,確保漁民生活穩定和漁業生產健康發展。
省社科院研究員尹小健認為,如今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農業生產受災區域程度不斷擴大加深,建議政府應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維護,加大賑災力度,養殖戶提升水產養殖保險意識,保險機構增強水產養殖保險業務。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