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漁期結束后,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水產品供應的種類增多。(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記者 林雯 通訊員 嚴生歡)昨日中午12時,隨著最后18艘漁船的“解禁”,2019年廈門海域伏季休漁期全面宣告結束,目前我市部分水產品價格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調。
伏季休漁期為海洋生物帶來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在今年伏季休漁期間,福建廈門市海洋部門先后在廈門海域人工增殖放流了8批次各類魚蝦幼苗,用以恢復和增加種群數量,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同時,廈門漁船也是循序漸進結束休漁的,這給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更多生長空間。
記者昨日從廈門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獲悉,最后結束休漁的18艘漁船中,包括11艘輔助船、1艘拖網漁船和6艘雜漁具漁船,這些漁船的船型規格較大,生產力更高,很快將向市場輸送更多新鮮海捕魚。而在8月1日,我市已有655艘籠壺、刺網等類型漁船率先結束休漁,陸續在閩南漁場、閩東漁場、閩外漁場等傳統作業區域展開生產,并相繼運回漁獲物。
半個多月來,隨著省內外各類漁船的先后歸來,沉寂了三個月的廈門海鮮市場又熱鬧了起來。記者連日來走訪八市和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看到,廈門市民平時常買的帶魚、魷魚、墨魚、巴浪魚等野生海捕小魚已經重返市場,市場交易日趨火熱,水產品價格也出現了波動。
昨日來自廈門市海洋局的數據顯示,和7月底相比,海洋部門監測的29種海水魚類中,有17種批發價出現了下調。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的批發商戶普遍反映,目前的確有部分海捕品種的價格有所回落,但降價幅度不如往年大,降價的品種數量也不比往年多,這主要是因為臺風“利奇馬”迫使漁船大面積中止生產。甚至由于捕獲量較小,馬鮫魚、白鯧魚等一些品種的價格比起7月份還有所上漲。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按照往年規律,隨著昨日省內外大中型漁船集體啟動捕撈,預計我市水產品價格還將集體走低。而隨著新鮮海捕魚上市量的加大,冰凍和養殖魚類的銷售量和價格也將雙雙回落。休漁期結束后,廈門市水產品將掀起一陣購銷熱潮,銷售最高峰將出現在國慶小長假期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