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湛江市流沙港海區養殖的卵形鯧鲹(編輯備注:卵形鯧鲹即金鯧魚)出現大量死亡現象,正在湛江出差的國家海水魚體系珠海綜合試驗站站長陶啟友隨即改變行程,第一時間趕赴海上養殖區進行現場查看,并將有關情況報告給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研究員。為查明“大量死魚”致因,指導養殖戶有效應對突發問題,關長濤研究員立即與體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寄生蟲病防控崗位科學家李安興教授取得聯系,安排團隊成員對該卵形鯧鲹養殖區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地點示意圖
調研過程中,養殖戶反映,8月中上旬魚體已經存在白點,但白點數量較少,對魚體未造成較大影響,未出現明顯死亡。8月17日開始出現死亡,至8月19日3天內出現爆發性死亡,直到調研期間死亡一直在持續,仍看到養殖戶在往外運魚,具體損失量還無法最終評估。現場解剖檢查發現:在卵形鯧鲹體表和鰓上發現存在較多刺激隱核蟲,該蟲可能是引起此次大量死亡的因素之一。對病魚進行了細菌病原的分離,未分離出細菌。通過調查走訪,認為近期卵形鯧鲹爆發性死亡的原因可能為:魚體早期就處于帶蟲狀態,但由于體質較好,因而未出現死亡;而近期由于臺風和低潮,導致養殖海域水質惡化,魚體質下降,刺激隱核蟲病易爆發;另外,卵形鯧鲹大量感染刺激隱核蟲后,體表分泌粘液增多,影響鰓的呼吸,加上原本惡化的水質,容易缺氧死亡。
技術人員現場解剖檢查
調研現場
病死魚分泌大量粘液
刺激隱核蟲病防控建議
養殖過程中,要投喂營養均衡的優質飼料,添加免疫增強劑,增強魚體免疫力。
刺激隱核蟲發病高峰期,要多關注魚類攝食情況,如發現大量減料,及時檢測是否感染刺激隱核蟲,如發現大量蟲體感染要盡快出魚 。
爆發刺激隱核蟲病時,要及時撈走病死魚,以避免脫落的蟲體在鄰近網箱間擴散,造成更大的損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