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全國多地發起保護生態環境、整治養殖污染的行動,不僅內陸地區大量養殖網箱被拆除,蝦塘、魚塘被回填、封井、禁養,甚至連沿海地區不少灘涂也被劃出禁養區,不少蠔排、蠔樁也被拆除,目前已有大量漁民“失海失地”。據悉,在廣東省境內,廣州南沙、番禺、花都等30多萬畝池塘面臨禁、限養;中山“禁養區”也有近3萬公頃水域灘涂;陽江地區第一批拆遷漁排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業內預估,若第二、第三批禁養區劃定后,海面養殖面積至少減少8成,僅剩少量海區允許持證養殖。
廣西方面,合浦全縣規劃禁養區58個,限養區59個,面積達面積126萬畝;北海的鐵山港及潿洲島一帶大量圍網、插樁及浮排養殖的貝類養殖區域被禁;南寧、桂林、貴港、欽州、防城港等多個城市已大量拆除養殖網箱并禁止在河道內養殖;柳州一帶也已劃分4大類禁養區、4大類限養區。業內表示,去年至今,廣西不少網箱養殖戶在環保壓力下只能提前賣魚,羅非魚、草魚等不少品種的養殖魚價格“爛市”在上半年已持續幾個月的時間。
福建全省在2017-2018年期間,已清退近1.8萬公頃的超規劃海水養殖面積,且今年還在陸續增加。而海南方面,文昌、陵水兩地已退塘還林超1萬畝的面積,瓊海一帶也已劃定禁止養殖區面積10536.76公頃,其中陸域禁養區7306.85公頃,海域禁養區3229.91公頃。
業內指出,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污染問題十分明顯,不少養殖戶片面地追求產量,卻忽視了養殖水域的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致使我國水產養殖水域多年來一直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由此造成了水產資源的迅速遞減和水域質量的持續惡化,形成了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導致水產資源銳減和水域環境污染,這樣反過來又限制了經濟增長的惡性循環,嚴重地制約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議養殖戶:
一、采用科學的養殖方式,對飼料進行嚴格把控,從源頭開始減少污染狀況。
在進行喂養時應當采取適當的方法,在不同生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添加其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這樣能更好的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在進行所需元素添加的過程中應采取科學的輸送技術來減少由于飼料溶解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此外,要科學的對水生物的進食量進行相應的計算,實現科學喂食,防止影響水生物的健康成長。同時,參照各地投放標準,結合自身養殖區域水體環境和養殖技術,合理下苗,不超養殖水體承載能力進行養殖;合理套養養殖品種,充分利用水層,同時利用品種間的相互作用,提高養殖效益。
二、修復、優化水產養殖環境。
在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等環境污染防治方面:微生物具有廣泛的應用,將溶藻微生物安全有效運用到富營養化水質以及加強利用具有修復水體底質功能的微生物來控制底泥污染;富營養化的治理方面:在各項水質指標中,氮和磷被普遍認為是水體富營養化最主要的誘因。治理富營養化問題要重視殘餌回收工作,然后用吸收泥質、投放石料、撒生石灰等方式改變底質。其次要在養殖的空閑期間,清理掉多余的淤泥,保持池底的干燥,最大限度地消除殘餌長期以來淤積而引發的富營養化。
三、完善的水產養殖系統的建立。
完善的養殖系統包含眾多方面,包括養殖飼料、養殖結構、水體質量等,并要制定面對污染的應急機制,采取多種措施來建立有序健康的養殖環境。養殖戶可以將科學技術引進到水產養殖業當中,不但能夠使養殖生物健康生長,提高其質量,而且還能夠減少人們的勞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四、轉變養殖方式:傳統的養殖模式,不能達到高效、生態的養殖效果,必須積極探索新的養殖模式。
現在全國主要的養殖模式包括陸式集裝箱養殖、工廠化養殖、池塘內循環養殖、魚菜(草)共生、稻田綜合種養,這些都可供利用,當然還要繼續探索和創新更多的、合適不同區域的、保障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模式。
五、加強對相關人才的培養。
我國目前水產養殖業的從業者多為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并且由于大多數屬于個體養殖所以沒有進行過正規的行業培訓,水產養殖技術也比較落后。因此政府應大力提倡養殖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定期開展培訓來講解養殖方面的技術知識。此外也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增強養殖戶的環境保護意識,使我國的水產養殖業能夠更好的發展。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已十分明顯,國家提出“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政策將在很長時期內不會改變,但短期內水產人想改行也實屬不易,那么只有改變自已,跟上時代,創新發展,仍然有廣闊天地。業內指出,目前已有部分養殖主體,已經大踏步走在生態養殖的道路上:
一,上海彰顯漁業專業合作社經過10年發展和近3年國家級南美白對蝦苗種繁育和養殖標準化示范工作,在苗種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企業自有苗種培育生產技術規范和標準化管理方法,進一步規范了生產技術,對生產投入品做到了精準使用,合理地使用養殖用水,提高餌料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避免和減少藥物使用,減少有害物質對生產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改善南美白對蝦苗種的生產環境和生態環境,不僅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優質的南美白對蝦,保障養殖戶的根本利益,項目實施帶動了周邊從事南美白對蝦生產的養殖戶600余戶,帶動總面積達4000多公頃。
二,陜西韓城市蟹公寓試驗示范項目引進山東中科海公司蟹公寓式現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開展中華絨螯蟹、梭子蟹等名貴蟹類育肥、養殖。項目占地5畝,總投資500萬元,規劃建設工廠化養殖車間1000平米,安裝蟹公寓室內立體養殖設備20套,配套生物套裝增氧機設備、蛋白質分離器、水源預處理系統、電氣控制系統等。據悉,韓城養殖的河蟹和梭子蟹,住公寓,吃高蛋白飼料,綠色無污染,品質好,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增肥和養殖,出欄可達4兩重,一只可以賣到100元,不僅帶動了周邊大量農民從業,也成功實現了零污染、高收益的養殖目標。
三,集裝箱養殖魚類、鮑魚等品種。目前該立體化技術已在全國19個省(區、市)推廣應用,不僅可充分利用了水池空間,再加上在循環水系統的作用下,池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占地面積很小、但養殖密度大大提高,同時還可利用頂部剩余空間種植蔬菜,提高經濟收益。目前已得到廣東、福建等不少地區的養殖企業及個人的認可,并已逐漸推廣開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