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年中吃蟹的最佳時節即將到來。但是,對這個收獲季,江蘇太湖邊的蟹農們卻比往年多了幾分憂心。
地處中國江南魚米之鄉的太湖自古就以水產豐富、鮮美而聞名,“太湖三白”、太湖大閘蟹等水產品更是名揚海內外。從1984年起,太湖水域實行圍網養殖,令水產產量大為增加,也為沿湖地方經濟發展和漁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根據生態環境部對太湖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督導要求,截至今年6月底前,蘇州市已全面完成太湖水域圍網的拆除任務。曾經遍布“天羅地網”的太湖湖面,又恢復到幾十年前湖面如鏡、一望無際的景象。
不過,受圍網拆除的影響,太湖大閘蟹的產量遭受了巨大打擊。據江蘇省太湖漁管辦介紹,今年太湖天然生長的野生蟹產量僅為100噸,數量不及去年2800噸總產量的零頭。除了產量的下跌,今年太湖大閘蟹的銷量也不甚理想。
吳中區太湖大閘蟹協會會長秦雪榮說:“今年國慶期間的銷量不行,比去年下降了差不多30%。”吳中區在沿湖各行政區中擁有最大的太湖水域面積,是太湖水產的主產區。圍網拆除后,蟹農們開始轉為標準化生態池塘養殖,秦雪榮預估,今年全區池塘養殖大閘蟹的產量約為1000多噸。明年還有1萬多畝養殖塘即將完成標準化改造投入使用,加上蟹農對池塘養殖的適應,大閘蟹的產量有望進一步回升。
在吳江區七都鎮,鎮太湖蟹協會會長奚興根表示,由于今年天氣條件好,大閘蟹個頭與品質要優于去年,但銷量卻比去年低了三成,因為“很多人一聽說是塘蟹就不買了”。
奚興根說:“現在大家都有些焦急,但沒有悲觀。現在很多地方都是采用生態池塘養殖,銷量也不差。他們能做到的,我們為什么做不到?最重要的還是大閘蟹的品質,不在于它是在湖里養的還是塘里養的。”
“現在生態池塘養殖的標準很高,水是太湖水,違禁藥品不能用,水質排放要達標。用高標準嚴要求重塑‘太湖蟹’的品牌。今年只是第一年,銷量下降一點是正常的,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做的地方。”奚興根表示,蟹農們并沒有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很快就是一年中吃蟹的最佳時期,蟹農們正摩拳擦掌,期待著螃蟹有個好銷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