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道出了鱸魚的鮮美,也提到了捕魚者作業時的艱辛。一條鱸魚給詩人傳世的創作靈感,一條鱸魚同樣給斗門帶來無限的新機遇。
筆者日前從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獲悉,“中國海鱸之都”授牌儀式暨廣東省海鱸協會成立大會11月7日上午在珠海舉辦,當日同時迎來海鱸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和中國海鱸產銷訂貨會,加上9日在斗門區蝦山村舉辦的第三屆“白蕉海鱸”旅游文化節等5場海鱸文化盛宴,將充分展示珠海市特別是斗門區海鱸產業的新成果,助力海鱸產業的新發展。
1一條魚 贏來數個國家級榮譽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珠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依托農業科技、政策扶持、品牌推廣、產業升級,形成以市、區、鎮、協會、養殖戶和企業聯合打造的最具特色的水產優勢品牌,海鱸魚成為了鄉村振興的“致富魚”。
經過多年的培育,珠海海鱸產業體量、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鏈不斷完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不斷增強,質量不斷提升,競爭力不斷增強,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社會關注力不斷提升,農戶增收不斷提高,珠海海鱸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應顯著,社會影響力大,為全市漁業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8月,經過嚴格評審后,珠海贏得了“中國海鱸之都”殊榮,這是繼白蕉海鱸2009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1年獲得“中國海鱸之鄉”、2017年獲得“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之后,珠海市海鱸產業斬獲的又一項國家級榮譽桂冠。
目前 ,珠海市海鱸養殖面積3.1萬畝,產值21億元,產量約占全國海鱸養殖產量的50%、全省海鱸養殖產量的80%,產業帶動全市1600多戶農戶參與產業經營致富奔康,建成集海鱸苗種繁育、標準化養殖示范、倉儲冷鏈配送、加工物流貿易、進出口創匯服務等全產業鏈格局。
珠海海鱸產業的興旺,不得不提的便是全國最大的海鱸生產基地——白蕉鎮。2009年10月,“白蕉海鱸”正式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2011年,白蕉鎮獲評“中國海鱸之鄉”榮譽稱號。2017年,“白蕉海鱸”獲評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白蕉海鱸產區被評為全省唯一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17年8月,白蕉鎮被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評為廣東省特色水產養殖示范鎮。2018年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白蕉海鱸入選全國100個農產品品牌名單,全廣東僅4個。
白蕉鱸魚之所以全國聞名,是因為廣溫性的海鱸不但可以在本地區自然越冬,而且水溫長期處在其最適宜的范圍,因此海鱸比其他產區的生產期更長,更有利于成長。為了更好地打響“白蕉海鱸”這一品牌,2017年,“白蕉海鱸”形象吉祥物“小白”和“蕉蕉”誕生,并于2018年獲得版權注冊,衍生創作了30多種不同品類、不同用途的“白蕉海鱸”手信及文創產品。同年,首家“白蕉海鱸”寶寶手信店在蝦山村蝦山大院正式開業。
2一條魚 催生大規模水產養殖
從“中國海鱸之鄉”到“中國海鱸之都”,這與斗門區委區政府長遠謀劃、多措并舉支持水產養殖業發展密不可分。
說到“白蕉海鱸”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就不能不提白蕉鎮。據了解,白蕉鎮如今是全國最大的海鱸生產基地,海鱸年產量占全國的47%。特色品種白蕉海鱸養殖面積2.4萬畝,2018全年總產量達9.6萬噸,產值達15.36億元。通過“龍頭企業+基地+漁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形成魚種、飼料、漁藥、流通、加工、質量安全、品牌塑造、技術服務配套完善的全產業鏈,一二三產綜合產值超過百億。
白蕉鎮水產養殖產業化經營勢頭良好,現已建成6個水產養殖技術推廣基地:新環村南美白對蝦健康養殖基地1000畝;燈籠村國家級海鱸標準化示范區5000畝;燈籠村珠海市科技項目“花鰻鱺培育與馴化”基地50畝;桅夾村漠斑牙鲆推廣基地100畝;新環村美國紅魚推廣基地300畝;東圍村筍殼魚推廣基地50畝。全鎮有漁業協會、強競、榮益等3家水產品流通企業,統領該鎮80%以上的海鱸流通,市場已拓展到新疆、蘭州、西安、成都、福建、云南、貴州、湖南、河南、山東和重慶等。
與此同時,白蕉培植了一批帶動力強、具有一定優勢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其中,珠海強競農業有限公司獲得2016中國水產業風云榜年度渠道轉型先鋒,長豐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珠海市一洋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機械化育苗項目獲得省海洋與漁業廳立項,珠海市湖江漁業有限公司獲得珠海市食品安全先進單位。2017年,珠海市海之利水產品有限公司、珠海市強競農業有限公司分別獲得了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其他重點企業還包括省級重點農業之山水產發展有限公司、海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聯合水產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正海實業有限公司、珠海利洋有限公司、珠海市年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打造海鱸標準化養殖。白蕉鎮建立了4個無公害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基地面積達到2.6萬畝,其中新環現代農業示范區1萬畝、八頃村無公害水產養殖生產基地2400畝、昭信村聯生無公害水產養殖生產基地7000畝、國家級海鱸標準化示范區5000畝。標準化健康養殖成就高品質白蕉海鱸魚。
白蕉海鱸產業已形成“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發展格局和完整產業鏈。通過扶持海鱸企業“新型魚塘+新型車間養殖+品牌連鎖”的產業鏈管理模式,鼓勵和推廣“公司+基地+養殖戶+精深加工+貿易+物流配送”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實現多重質檢保證,做放心食品。
目前白蕉海鱸產品包括白蕉海鱸切片、咸香海鱸魚干等。近年來,斗門區通過阿里巴巴斗門農村淘寶、“珠海漁都”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以及本地農產品信息網——斗門三農信息網(特產海鮮網)將白蕉海鱸在線銷往世界各地。通過實施品牌發展計劃,強化宣傳,培育和帶動一批海鱸名牌產品成長發展。
此外,白蕉鎮還擁有大型水產品加工廠5家,冷庫4座,注冊登記14間水產種苗場,建設有7個水產養殖技術推廣基地,新的物流加工園區正在施工建設中。通過不斷完善白蕉海鱸物流配送系統、冷鏈物流系統等設施裝備建設,大力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融合發展,使產業鏈條更加完善。
3一條魚 引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7日,“中國海鱸之都”授牌儀式暨廣東省海鱸協會成立大會在珠海度假村舉行。本次活動由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和斗門生態農業園管理委員會主辦。授牌儀式結束后,主辦方將組織舉辦廣東省海鱸協會成立大會、海鱸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海鱸產銷訂貨現場會。屆時,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海鱸產業發展華山論劍,問診把脈、獻計獻策;海內外海鱸采購商齊聚一堂,簽訂海鱸產銷對接訂貨協議。
9日,活動將移師斗門區白蕉鎮蝦山村,接力舉辦2019年第三屆“白蕉海鱸”旅游文化節。連場活動將給本地群眾、專家學者、各地客商和游客,帶來視覺、聽覺、味覺的海鱸文化盛宴,繼續擦亮“中國海鱸之都”金字招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充分展示珠海海鱸產業的新成果,進一步提升“中國海鱸之都”的產銷能力和知名度。
“5場海鱸文化盛宴都是為了繼續擦亮珠海海鱸產業的金字招牌。”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海斗門的“白蕉海鱸”是為珠海贏得“中國海鱸之都”最生動的實踐、最有分量的支持。本次5場海鱸文化系列活動,不僅給予平臺讓水產養殖業內人士有充分的交流,而在蝦山村舉辦的“白蕉海鱸”旅游文化節能給市民游客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筆者了解到,在第三屆“白蕉海鱸”旅游文化節,提供了不少海鱸美食攤位,由蝦山村當地村民掌勺。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相關負責人稱,“白蕉海鱸”的聞名,讓廣大的市民游客有機會深入地了解白蕉,見識鄉村的發展。海鱸產業的發展在一定層面上帶動休閑漁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拓展農業、休閑漁業功能,打造休閑觀光游、農業生態游、避暑養生游、嶺南漁鄉文化游等多種旅游業態,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