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2019年10月福建省水產養殖病情通報。
通報稱,在10月份福建省測報的5個養殖大類、13個大宗養殖品種中,共監測到病害16種,其中:病毒病1種、細菌病6種、寄生蟲病4種,另有非病原性疾病和不明病因疾病5種。本月測報點倒刺鲃、牡蠣、紫菜未監測到病害,海帶、海參已收成。
其中,10月下旬閩清雄江水域庫區網箱養殖的草魚,因低溶氧引起相對較大面積的死亡情況,11月初已恢復正常;監測到的大黃魚白鰓癥、潰瘍病和不明病因疾病平均發病率為2.51%,平均死亡率為0.03%,與2018年同期相比,平均發病率有所上升,平均死亡率基本持平,目前,白鰓癥有消退跡象;據鮑的養殖戶反映,福州、寧德、漳州、平潭等部分養殖區2019年高溫期鮑養殖的損耗相對較大,隨著近期水溫的下降,鮑死亡已趨于平穩,連江同心灣奇達海區、東洛島海區和可門口外松皋海區仍有不同程度的死亡。
通報中預測了下階段病害流行,11-12月份,天氣變冷,氣溫水溫將會持續下降,水產養殖動植物病害將可能有所緩解,下階段主要要做好水產養殖動植物入冬前的防寒抗凍和低溶氧、低溫真菌性疾病的預防工作。主要分為三點:1.水霉病的防控:2.低溶氧防范措施;3.入冬前管理措施。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