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水產的南美白對蝦下次出池時間控制在了春節期間,按照春節對蝦零售價約50元/斤,養殖戶能夠獲得可觀的收益,改變了以往在市場規律前被動的地位。
距離春節還有1個月時間,連日來“過山車式”的氣溫變化,讓養殖戶們頗為緊張。而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石軍村橫石圍的西江水產養殖車間里,卻常年溫暖如春。硬底化的地面下15厘米鋪設了地熱管道,28攝氏度的恒溫,確保了南美對蝦的最佳養殖溫度。
水質控制和水質管理是對蝦養殖過程中極重要的環節。近年來,中山的對蝦養殖成功率一直徘徊在20%-30%,平均畝產量為500斤。然而,廣東西江水產研究養殖有限公司(下稱“西江水產”)應用生物絮團技術破解南美白對蝦養殖難題,不久前出池的南美對蝦,平均畝產已經達到9990斤。
■生物絮團養蝦,水體可自我凈化
12月19日,記者來到西江水產養殖車間時,經營者黃明佳腳下穿著一雙白皮鞋,腳下看不到傳統養殖戶的泥濘。養殖車內,一個個500平方米的養殖池如“井”字一般星羅棋布,共占地21.7畝。其中,顏色各異的菌種培養池呈現出了湖藍色,淡黃色,茶色等。養殖車間頂部是彩鋼和透明玻璃結合的屋頂,為菌種的光合作用提供自然光。
“生物絮團技術屬于生物菌養殖技術之一,是一種改善養殖環境質量,從而提高養殖效果的方法。”黃明佳介紹,水溫、水質決定了對蝦的存活率。生物絮團養蝦,在同一個水池就能完成養殖、凈化兩個步驟,減少了過濾設備的占地空間和能耗。
黃明佳是順德容桂人,2008年他先后投入3500萬元創建了水產養殖公司。“中山以及珠三角地域大約有35萬畝蝦塘,但基本上都是傳統養殖模式,養殖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產量低,養殖成功率低。”黃明佳說,早年間養蝦基本上是看天吃飯,平均畝產量僅為500斤。
2012年,黃明佳參加市農業部門組織的溫室養殖技術的赴山東、天津考察團,最終決定通過高校聯合的方式引進新興的生物絮團養殖技術。生物絮團是通過人工干預養殖水體的酸堿度,增加益生菌,減少腐生菌,實現水體自我凈化的目的。經過了兩年實驗室的研究,各菌種的比例配方最終出爐,并于2014年開始在養殖池里投產。
■對蝦平均畝產最高達近萬斤
然而,新技術的應用也歷經坎坷。蝦苗養殖到中期,黃明佳發現菌種失去了自我凈化能力。原來是因為蝦苗的排泄物和飼料本身,為水體帶來更多蛋白質,一些未被實驗室計算到菌種,不請自來的出現在水體中,破壞了益生菌之間的平衡。
接踵而至的問題都在考驗著黃明佳對新興技術的耐心。由于此前考察看到了養殖技術改革的前景,黃明佳陸續克服了這些問題。黃明佳此前還經營著工廠,靠工廠周轉資金一直堅持著這一項目。5年時間過去,黃明佳的菌種配方已經相當穩定,還同時解決了對蝦養殖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蝦肝腸孢蟲”問題。
2019年,西江水產也從前幾年的虧損、收支平衡中實現突破,成功扭虧為盈。通過對蝦生物絮團養殖技術,西江水產的南美對蝦的產量從以往傳統的畝產500斤提升至最高9990斤。“我們6月2日投苗,8月27日出池,最少產量的一個池也有6300斤。”黃明佳介紹說。
得益于氣候、水體、病害都得到人工控制,黃明佳如今能夠準確控制對蝦的上市日期。按照黃明佳的生產計劃,下次出池時間控制在了春節期間,按照春節對蝦零售價約50元/斤,養殖戶能夠獲得可觀的收益,改變了以往在市場規律前被動的地位。
■養殖基地“秘方”走向田間地頭
除了專門的養殖基地,黃明佳也在逐步嘗試將室內生物絮團養殖技術下放到戶外水塘,也獲得了產量上可觀的改進。“傳統戶外水塘的對蝦畝產約為500斤,通過結合菌落配方和戶外水塘的土著菌,產量目前也已經提高到3000斤。”
目前,西江水產通過與農戶合作的模式擴大養殖,并在順德、中山、番禺、珠海、江門等地發展了1300畝的示范基地。“我們今年是首次盈利,總產量預計在60萬斤左右。2020年目標是實現和其他養殖戶合作養殖3000畝,產量預計1000萬斤,總產值突破3億,公司大概能盈利3000萬左右。”
記者從黃圃鎮了解到,為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創建培育新型特色農業,黃圃鎮政府2018年起設立了扶持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今年,黃明佳經營的西江水產,成功被認定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獲得該鎮扶持農業發展專項資金。西江水產成功將大學實驗室技術轉化為大規模農業量產,也吸引了高校相關專業人員的極大興趣。在采訪的過程中,黃明佳不停接到電話,其中就有中山大學和深圳大學的師生希望到場參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