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之前全面清退海上禁養區21.7萬口漁排,2.4萬畝貝藻類養殖設施,完成海上44.4萬口漁排和47.5萬畝藻類養殖設施升級改造;養殖區、限養區內的養殖區域必須依法予以核發水域灘涂養殖證,至2019年底前持證率達到95%以上;推動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2020年底前完成標準化基地建設2萬畝以上……近日,市海洋與漁業局印發《關于加快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措施的通知》,我市水產養殖業鎖定“綠色”目標。
2020年底之前全面清退海上禁養區21.7萬口漁排
據了解,我市2017年開展了藻類養殖清退和航道清理等方面大規模整治活動,尤其是從2018年7月起,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大規模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強力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產業和生態協調發展。
根據部署,下一步,我市將全力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升級改造。嚴格落實全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全面清,規范養,按照《寧德市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2020年底之前全面清退海上禁養區21.7萬口漁排,2.4萬畝貝藻類養殖設施,完成海上44.4萬口漁排和47.5萬畝藻類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完成古田水口水庫、周寧縣芹山梯級電站水庫、蕉城區洪口水庫等淡水水域網箱清理整治工作。同時,強執法、保長效,加強水產養殖業執法,確保水域灘涂規劃有效落實;積極控索養殖管理新機制,建立健全防止違法違規養殖反彈的長效管理機制。此外,持證養,科學管,對養殖區、限養區內的養殖區域必須依法予以核發水域灘涂養殖證,至2019年底前持證率達到95%以上。
2020年底前完成標準化基地建設2萬畝以上
在推進養殖業綠色發展上,我市將發展現代環保設施漁業。支持標準化池塘、工廠化循環水、貝藻類塑膠浮球浮筏、環保型塑膠漁排、深水大網箱養殖等現代養殖設施建設,補助漁排直排廁所改造環保型化糞池,減少養殖設施和養殖排放對環境的污染。2019年爭取完成升級改造塑膠漁排31萬口,貝藻類養殖設施38萬畝,新開工建設工廠化循環水車間2萬平方米以上,對升級改造漁排管理房逐步推廣環保型化糞池。
同時,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推動規模化水產養殖場開展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強化標準應用,完善養殖管理,2020年底前完成標準化基地建設2萬畝以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養殖業“內轉外”發展,支持紫菜玻璃鋼撐桿、翻轉式養殖模式,推動紫菜養殖向10米等深線以外海域發展,2020年底前,發展玻璃鋼撐桿、翻轉式紫菜養殖2萬畝以上;根據灣外海域實際情況,鼓勵企業發展海洋牧場,半潛式漁場、養殖工船、可移動養殖平臺等多種灣外養殖設施,推動灣內產能向外疏導。2020年底前投產1個灣外深遠海養殖設施。
生態魚“游”上市民餐桌
我市還將抓好質量安全,提升水產品質量水平,以保障市民“有魚吃”的同時,能夠“吃好魚”“吃生態魚”。
通知明確,將強化投入品管理,嚴格落實水產養殖“三項記錄”,依法建立健全養殖生產管理制度,落實水產養殖、銷售、用藥記錄,作為水產養殖飼料、藥物等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的基礎。開展水產養殖精準減量用藥行動,加大力度開展健康養殖技術培訓,指導養殖戶精準、安全用藥,嚴禁使用禁用藥物,限用藥物實現減量。
與此同時,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組織開展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加強養殖水產品風險隱患排查,每年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加快推進“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2019年底前將工商登記在冊的在營養殖企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全部納入追溯平臺,實施有效監管。加大力度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建立常態化執法監管機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