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進包裝技術,提高運輸成活率,是目前出口金魚是否能迅速占領國際、國內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
1、運輸用具
紙箱或泡沫箱(規格58cm×41cm×34cm,壁厚2.5cm,密度15kg/立方米),雙層氧氣袋(規格為90cm×50cm×6.5c,100cm×65cm×6.5c),工業用氧氣瓶,扎口用橡皮筋,撈魚網、網箱、盆桶、標識牌、美工筆、工業用鹽、呋喃西林。
2、運輸前的準備
空運要了解航班號、航班起飛時間、到達對方時間;火車托運要了解車班次及開車時間、到達對方時間;如有短途運輸,要事先聯系好短運車輛。
3、做好魚品的挑選檢驗工作
3.1同一包魚應同品種、同規格,無雜魚、殘次魚,大小、肥滿度、顏色等基本一致,規格差距在1cm之內,不能幾個品種混在一包之中。
3.2仔細觀察魚的活動狀況是否正常,體表有無寄生蟲、受傷、爛鰓、白鰓等現象。
3.3仔細檢查有無殘次魚如翻鰓、破泡、嚴重大小泡、杠槍帶刺(蛋種魚)、瞎眼、單眼、嚴重大小眼、尾鰭不正等。
4、停食
發貨前做好魚的停喂工作,至少停食2d。
5、包裝用水
清新、富氧、曝氣48h,ph值7.2~7.8,氨氮為0,包裝前充純氧5min,以保證包裝水富氧。
6、注意規范操作
撈魚動作盡量輕,以減少損傷。每次撈魚總量不超過0.5kg,魚離水不超過5秒。冬天低溫帶水轉魚時,魚與水的比例不超過1:1。高密度暫養時必須充氣,任何時候都不能讓魚浮頭、受壓。
7、壓包
包打好后,要壓包檢查袋子有無漏氣。
8、正確標識
要根據每包魚的數量寫標識牌,用吹塑紙做成8cm×8cm的方牌,把發貨人的名稱、魚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箱號寫清楚,并保證包裝發貨單與標識一一對應。
9、注意事項
9.1包裝密度如太大,會使魚嚴重受壓,包裝水質變差。魚到達目的地后,易出現體質弱、嚴重掉鱗,體表充血等現象。
9.2包裝袋如太小,會導致袋內充氧量不夠、魚體擦傷、受壓及破尾、充血。
9.3如魚體規格超大易導致魚受壓、破尾。
9.4包裝用水不夠會導致魚破尾。
10、放魚
到達目的地,先把塑料袋放入池中半小時,待包裝袋內外水溫相同時,再把魚放入池內。池內可放一定量的食鹽對魚體進行消毒。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