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范圍和時間的通告指出,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這也是長江流域迄今為止最長禁漁期。而禁漁的原因,在于保護長江流域漁業資源,保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0年,則是為了讓長江流域的魚類有充分的時間繁衍生息,魚類資源倍增,長江生態系統才能逐漸恢復。
隨著禁漁令的下發,漁民們也將告別“水上漂”的生活,退捕上岸謀求新生。漁民上岸后能做什么?除了常規的安置就業方式,可否能結合時下流行的集裝箱水產養殖等新技術,形成政府、協會、科技企業、漁民幾方聯動的共同體,幫助漁民實現“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的技能 “上岸”,從靠水吃水的捕魚,到可以不用過度依賴水資源的集裝箱養魚?
禁漁后漁民如何真正實現技能“上岸”
據媒體報道,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共涉及沿江10個省市的合法持證漁船11.3萬多艘、漁民近28萬人。這也意味著,有28萬人退捕上岸,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熟悉環境,重新適應社會的工作節奏,謀求新的生活方式。
根據官方安排,各地漁政部門將采取多種措施對漁民進行保障。目前,已有部分地區政府在拆除漁船、養殖網箱后,安排漁民進入當地鞋廠、服裝廠等不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地方工作。然而,大量漁民生活的地帶并非全為經濟發達地區,多數地區工作崗位也十分有限,退捕漁民的安置問題,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也極大的增強了當地的就業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報道稱,長江流域目前還在從事捕魚工作的28萬漁民中少有年輕人,漁民年齡范圍主要在45歲至65歲中間,并且平均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更是祖祖輩輩便在江上以捕魚為生,沒有任何其他工作經驗。除了少部分滿足政府條件、每月可領取一定養老補助金的漁民外,另外大部分人需要重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參與到與年輕人的競爭中去。漁民們能否與新工作更好的磨合,還是一個未知數。
高科技水產養殖讓漁民發揮余熱 也讓消費者吃到更多更安全的魚
從來處來,到去處去,漁民們最好的去處是要落實到跟魚息息相關的水產養殖領域。
有數據顯示,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占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現在我們食用的魚類大多是人工養殖魚塘提供的。而人工養殖的土塘除了數量有限,在使用周期上還面臨著只有5年的優質期,老化嚴重的問題;更不用提土塘養殖造成對環境造成的系列污染。在此背景下,以新方法“創造新式魚塘”,成為一個新的思路。
“集裝箱養魚”作為新興的技術,近年來已在全國多地得到推廣,給行業和養殖戶也帶來了不錯的效益。比如據湖北省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介紹,位于武漢東西湖區東山農場的全市首個集成化養魚試驗基地,位于武漢東西湖區東山農場的全市首個集成化養魚試驗基地,一臺25立方米的“集裝箱”僅2019年上半年,就實現了約3000斤產出,畝產量是傳統魚塘的10倍以上。
目前,國內也已有頭部科技企業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例如京東數字科技集團數字農牧聯合觀星農業所采用的“養殖箱體-池塘”一體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就將養殖箱體安裝在池塘邊,從池塘抽取上層高氧水,注入養殖箱體內流水養殖,養殖尾水返回池塘進行生態凈水,池塘功能轉變為生態凈化池。每個集裝箱占地面積約為15平方米,安裝靈活,可減少對土地的深挖破壞,該方案較傳統養殖可節約土地資源75%-98%,可節水95-98%,并為水產養殖擴展到缺水地區提供了可能。
在養殖質量方面,京東數科數字農牧還推出了以“神農大腦”為核心的數字化水產養殖解決方案,結合AI圖像識別和水產養殖技術,能有效監控水質參數和養殖目標病害情況,實時監測分析水體溫度、氨氮、溶氧等數據,提高養殖效率、識別風險,確保水產品安全并提升產品品質。
對于養殖基地來說,京東數科與觀星農業會負責提供集裝箱智能水產養殖解決方案,包括安裝、施工、培訓、回收、加工、銷售等。政府只需出資或貼息由村鎮大隊、集體企業或合作社提供土地資源并運營養殖場,組織當地農戶進行認領。值得一提的是,養殖集裝箱已納入國家農機補貼名錄,在全國范圍內可享受補貼。
為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風險,京東數科還提供了抵抗外部風險的養殖大災保險,并引進了水產養殖貸款,為基地提供優質的魚苗、飼料、動保必需品等;此外,在養殖下游,京東也會聯合觀星農業對魚只進行回收,以此來解決銷售渠道問題。
對消費者而言,用智能水產的集裝箱養魚方式能確保養殖水質環境健康,同時隔絕泥土,沒有土腥味,沒有寄生蟲,能保障肉質的安全和鮮美。養殖全程可追溯,通過對魚群整體生長軌跡的跟蹤,對飼料等投入品的嚴格把控,保證食品綠色、安全,“還老百姓餐桌上一條干凈的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創新養殖科技的引領下,地方政府、農業水產類協會、科技企業、漁民幾方應形成聯動,形成共同體,將為解決漁民禁捕期轉產增收打開一個新的窗口。同時還能有效助力經濟不發達地區脫貧脫困,形成多方共贏的有利局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