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發出《關于全校師生就地幫扶春耕生產的倡議》,倡議全體師生行動起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就地依法科學有序幫扶春耕備耕。
連日來,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多位老師通過各種形式,以專業之力,促進水產養殖業復工復產,助力行業渡過難關。
主動發聲,用科學擊碎謠言
日前,一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徐翠華的懺悔文”在70余家微信公眾號轉載流傳,引起關注。看到這樣的帖子,學院退休教授陳昌福直接“怒”了。“明明是一篇2016年的造謠文,披上了新冠疫情的‘外衣’,又成為迷惑公眾的新幌子。”陳昌福說,“在全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下,某些人為追求流量,蹭疫情熱點,造謠惑眾、居心不良,涉嫌違法,應當嚴懲。”針對造謠抹黑水產品的言論,陳昌福教授撰文從專業角度,一條一條進行科學批駁,有理有據,讓謠言不攻自破。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水生動物,包括野生和養殖水產動物能夠傳播SARS-CoV和SARS-CoV-2。迄今為止,尚未發現水生動物病毒感染陸生哺乳動物的病例。”為了防止大眾對于水產品是否會傳播病毒以及水產品健康等方面的擔憂,學院袁軍法、李麗娟兩位老師主動發聲,撰寫“區別認識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水生動物病毒”科普論文,在《當代水產》微信公眾號推出,同時學院也將科普內容融入網絡課程教學,以擴大科普的傳播面和影響力。
“讓真相跑在謠言的前面。”學院教師主動作為,正面引導、主動辟謠,及時打消公眾疑慮,維護了水產行業形象。
指導前置,與養殖戶共渡難關
“目前我們處在初春季節,氣溫和水溫都比較低,我看了一下我基地池塘在線監測的數據,上周池塘水溫在8~14度,目前雖然不是魚類生長季節,但我們還是要做好生產前期準備工作。”
▲王衛民教授通過網絡視頻課堂向養殖戶講解養殖關鍵措施
19日,水產學院王衛民教授受邀長江云壟上學院,講授防疫期間我省水產池塘養殖的注意事項,通過網絡視頻課堂的方式向養殖戶講解養殖關鍵措施。
疫情防控期間,身在山東老家的張學振教授一直惦念著遠在建始的幫扶漁場。經過多次電話和網絡溝通交流,他幫助恩施國硒冷水漁業開發有限公司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鱘魚、虹鱒、娃娃魚等特種水產品種的養殖壓力,指導漁場制定疫情過后的養殖生產規劃,建議漁場開展對魚池消毒和對魚分級分池等工作。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飼料運送成了大問題,養殖的冷水魚已經斷糧10多天了”,張學振對此深感焦慮,“幾年前的洪水已經讓養殖戶受到過一次重創,這幾年災后重建努力的成果一定要守住,希望企業能盡快復工復產。”
身處湖北紅安老家的馬徐發教授,經常通過電話、網絡為產業主體和個人提供咨詢服務。在疫情期間,他還多次通過電話和網絡與縣水產局以及黃岡市生態環境局紅安縣分局領導溝通,一起研判涉水工作總體形勢,確定水產養殖結構調整、養殖尾水處理、大水域水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對策,為紅安縣春季養殖打牢基礎。
與此同時,學院陳昌福、李大鵬教授也紛紛撰文,就疫情對產業的影響因素和應對策略進行了詳盡論述。指導養殖戶為春季池塘養殖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
▲樊啟學教授在魯湖漁場調研指導
科學規劃,為行業發展領航
“疫情對水產行業從業者的影響有哪些,我們應當如何去幫助他們?”
帶著問題,學院高澤霞教授和她的團隊成員制訂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湖北省水產品供銷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 調查問卷》,面向數百名水產行業從業者開展調研。
“我們想通過調研深入了解疫情對行業從業者的影響,并探索政府、企業、養殖戶等全產業的整體對策和建議。”高澤霞說,“身處一線的人員往往看問題看的更清晰更準確,很多建議都很有針對性和實施性。經過這一場疫情,不僅僅是在養殖環節,水產行業整個產業鏈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我們應當把調研和規劃做在前面,以專業之力推動行業發展。”
2月17日,水產學院樊啟學、高澤霞、袁勇超三位老師及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汪亮共同撰寫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湖北省水產養殖的影響及相關建議》在線發表在《科學養魚》,文章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水產養殖及公眾認知等方面影響,提出了防疫期間水產養殖的技術措施的基礎上,就政府、推廣站、企業、銷售商、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各方如何協同,共同打好特殊時期的水產攻堅戰提出了建議,以此促進疫情影響下水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