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漢封城,全國各地才算是對疫情逐漸重視起來,隨后各地呼吁老百姓盡量不流動,聚餐啥的一律取消。今天是2月26日,差不多整個一個月,傳統意義上的餐飲板塊幾乎停擺,無論是大中小型的餐飲企業都已經不堪重負了,快要扛不住了,而且越是規模大的企業壓力越大,像西貝這樣的巨頭,兩萬多名員工處于待業狀態,一個月的工資支出在1.5億元,董事長賈國龍表示,如果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疫情期間,各大外賣平臺生意很好,不僅能點餐還能買菜。
2月12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顯示,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僅僅春節7天,餐飲行業的零售額損失已達5000億元左右。不少餐飲企業無奈地做起了限時外賣和企業團餐,盡可能地降低損失,即便連海底撈也在不斷自謀出路。餐飲板塊一直就是水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尤其是一些中高端的水產品,如果失去了餐飲采購需求的支撐,后果不敢想象。疫情發生以來,餐飲企業的壓力太大了,電商外賣緩解了一部分壓力,但外賣的利潤也不高,山東地區餐飲協會已經聯合呼吁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降低傭金費率,希望整個餐飲板塊能共渡難關,2月2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表示鼓勵線下食品企業發展線上經營,鼓勵電商平臺實施更大幅度的減免優惠措施。
從水產這個產業來說,育苗、養殖、銷售、餐飲這四個環節是息息相關的,養出來的魚蝦蟹最終是要進入市場流通,一部分進入家庭食用消費,一部分進入餐飲消費板塊。在疫情管控期間,普通家庭消費方面的水產品消費量也有限,近期不少地區逐漸放開了,家庭消費開始升高,不過也分品種,不是所有品種都能在家庭消費的,光靠家庭消費支撐的話力度也有限;水產養殖網了解到,到目前為止餐飲板塊還是很慘淡,大多數還沒有開門營業,開門的也是在做外賣,一直以外賣為主打的餐飲門店這時候壓力相對小一些,臨時做外賣的餐飲門店,外賣也僅僅是緩解一部分壓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市場端消費總體仍然很乏力的話,最先感到壓力的是水產品的流通商,一線的養殖戶也會有很大的壓力,成品的魚蝦蟹大量積壓滯銷,育苗板塊也就沒辦法進行,這種壓力是鏈式反應,躲不掉的,不承認都不行。
在養殖端,養殖生產資料和成品魚蝦蟹無法運輸的現象被國家看到了這個現象,所以三令五申要求保證疫情防控的情況下,也要保證生產不能停止。再加上現在湖北以外地區疫情逐漸好轉,道路暢通已經成了普遍的現象,苗種飼料漁藥的運輸完全不是問題了;水車也能相對輕松的進入塘口了,壓塘的魚蝦蟹也能自由銷售了。很多媒體一篇歡呼,“不斷漲價”,“經常搶魚”,“到處找貨”等等等等各種爆炸性的標題就出來了,但實際的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在疫情強力管控期間,大大小小的餐飲酒店直接關門歇業,老百姓日常采購也是限時的,一頭是塘口大量積壓的魚蝦蟹,另一頭是不能隨心所欲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老百姓,農產品水產品的流通成了很大的問題。現在這樣的情況好了很多,但市場仍然只是處于慢慢恢復的階段,現在的好轉只是相對而言,實際上離往年春節和節后消費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水產養殖網很多市場的檔口老板還在家窩著沒有動,有的檔口是關了個把月,有的只是留了一兩個人照看檔口,大多數檔口是談不上有生意的,“如果銷量都恢復的話,沒有哪個批發商愿意窩在家里的,現在飯店都沒開,拿貨的非常少”。
疫情期間去菜場的正確姿勢,最少要十個注意事項。(圖片來源合肥在線)
即便是一些地方放開了,但很多老百姓還是很謹慎,畢竟命更重要一些,像媒體報道的一些人群聚集性太強的新聞,畢竟是少數。2月底,各地水產市場陸續恢復好轉,老百姓的生活開始慢慢恢復正常,但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并沒有來到,一方面是處于安全的考慮,另一方面還是看錢包鼓不鼓的問題。安全的問題,很多人考慮的不一樣,有少部分人即便是在最高風險的時候也不愿意戴口罩,大多數人還是非常謹慎的,聽從指揮,減少流動;錢包鼓不鼓的事情,就更復雜了,但總體上不樂觀,不同企業疫情期間的工資處理情況差別很大,有的工資發放正常,有的減半發放,有的實在扛不住直接就宣布倒閉了。除了手頭特別有錢的那部分人,相信現在大多數人尤其是城市里的人都多多少少背著貸款,普通人背著房貸車貸,手頭有買賣的說不定背著更多的貸款,所以這個2月份應該是很多人經濟壓力非常大的一個階段,部分人生活都成了問題。考慮到這一點,再結合地方上疫情的情況,不少地方也陸續復工了,再不復工的話,不僅企業扛不住了,連上班的人也扛不住了。
疫情期間,部分酒樓為了自救,臨時改成菜市場。
未來水產品市場的走勢,歸根到底還是跟著疫情的發展形勢走的。疫情只有徹底結束,餐飲板塊才能逐漸恢復,目前僅僅依靠家庭消費和外賣電商的需求量,魚蝦蟹等品種的市場很難有多大的提升。而且即便是疫情結束了,很多行業都需要慢慢恢復,工作生活都是要慢慢恢復,最關鍵的是消費是需要鈔票支撐的,這段時間經濟壓力大的不是一部分人,很多人壓力都很大,不能指望所謂的“報復性消費”立馬就出現了。這段時間所謂的“報復性消費”說法也給一線的養殖戶朋友有些錯覺,總認為疫情結束了市場立馬就能恢復,價格還能上漲,這個錯覺錯的太厲害了。首先沒人知道疫情什么時候徹底結束,目前只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接下來會不會反彈也沒人知道;其次就是目前壓塘的魚蝦蟹還有很多,如果全國解禁了,所有養殖戶的魚蝦蟹都能進入市場銷售了,一個月滯銷積壓的魚蝦蟹會不會在短時間沖擊市場?所以不要盲目自信,認為疫情之后的市場一定會有好的價格,只能說銷量上有保障,至于價格,誰知道呢?如果目前你的魚蝦蟹能慢慢賣,價格也不錯,有利可圖,為什么要盲目地堅持等到疫情之后再賣呢?你能百分百保證疫情過后一定漲價嗎?
佛山劉氏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基地副場長劉力直播“帶貨”。(圖片來源南方+)
從疫情期間的情況來看,任何一個水產品種想要有長期穩定的發展,單一的銷售渠道還是不太穩定,比如疫情管控了,餐飲消費直接按下了暫停鍵,市場銷售渠道可以說直接就被掐掉了,這時候如果你養出來的魚蝦蟹不得不賣了,面臨的可能就是絕境了。如果是養出來的魚蝦蟹不僅可以進一般的批發市場,還可以進加工廠做成加工品,或者還有成熟的電商渠道,那可以選擇的空間就比較大了。據報道,疫情期間,北京地區通過美團買菜的日均訂單是節前的2-3倍,叮咚買菜的訂單數量跟上一個月相比增長超過3-4倍,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的銷售額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超過3倍,京東到家的銷售額也同比增長了超過4倍。這次疫情給我們水產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讓我們多了一些思考,盡管你可能就是個普通的養殖戶,但絕對不能一直埋頭搞養殖,還是要抬頭看看前方,養出來的魚蝦蟹是要銷售出去的,多考慮考慮銷路不是壞事。哪怕沒有疫情,如果你的魚蝦蟹又能進市場,又能走網銷,還能進加工廠,哪個渠道的價格更好,就走哪個渠道,這樣多好?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