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交易遭“急剎車”。
近日,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2000萬斤泰國虎紋蛙壓塘,100多名泰國虎紋蛙養殖農民遞交聯名信寫到,從2000年開始,江門市臺山市的蛙農就開始專業養殖泰國虎紋蛙子二代品種,如今已發展成為200多戶養蛙專業戶,養殖水面積達2300畝,大部分農戶為貸款養殖,禁食令致農戶損失慘重,“至少要給我們一個緩沖期”。
對此,2月29日,海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史海濤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止一切野生動物交易會起到嚴防疫情擴散的積極作用,另外,為了改變飲食陋習,目前作出的嚴格規定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但疫情過后,建議對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區別對待,對于馴養繁殖技術成熟、不需要依賴野外種群的一些養殖產業,由于之前已經形成規模,如果不讓養了,可以出臺疏導政策。
“之前大量養殖戶響應政府鼓勵馴養繁殖的號召加入到這個行業,尤其是在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作為扶貧項目的地方,‘一刀切’會使許多人蒙受經濟損失,政策上可以對于這些養殖戶的轉型給予一定期限,把存量慢慢消化,否則不僅是老百姓蒙受損失,這些養殖的動物該怎么處理呢?放到野外會有生物入侵和疾病傳播的風險!笔泛f。
禁食令下,廣東2000萬斤泰國虎紋蛙壓塘
1月23日晚,廣東市場監管領域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一號通告,決定自通告發布之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全省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嚴禁對外擴散、禁止轉運販賣。
“禁令”之下,全省野生動物的人工馴養繁殖、交易遭“急剎車”。蛙農鄧偉田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我們養殖的泰國虎紋蛙是自己繁育飼養的,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我從2014年開始從事泰國虎紋蛙養殖,如今發展到10畝田17條蛙塘,年產量在45萬斤以上。我們這里70%的蛙農是貸款養殖的,現在不能賣,貸款也還不上了!
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的一處泰國虎紋蛙蛙塘 受訪者供圖
泰國虎紋蛙在上世紀90年代由旅泰國華僑從泰國引進種苗養殖,開始在海南進行孵苗,后引進廣東,如今廣東成為全國泰國虎紋蛙最大交易市場。
當地養蛙合作社負責人梁進告訴澎湃新聞,當下所有存塘上市的成品肉蛙約有2000萬斤,喂養這些蛙的飼料市場價為140元每袋,每10畝蛙田每天的消耗量在2000元左右。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很多蛙農選擇減少投喂量,現在已經有蛙陸續開始死亡了。
梁進說,這些蛙肉平時主要銷往深圳、重慶、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深圳有著最大的產業鏈。整個江門地區,包括臺山、恩平、開平、鶴山、新會在內,約有500多戶蛙農從事泰國虎紋蛙養殖,年總產量約7000萬斤,按當下市場價6元一斤計算,年產值約為4.2億元。
泰國虎紋蛙屬于兩棲爬行動物,澎湃新聞在國家林草局官網檢索發現,2003年,原國家林業局官網發布的《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以下簡稱《名單》),對梅花鹿等54種馴養繁殖技術成熟、可從事經營利用性馴養繁殖和經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予以公布,虎紋蛙位列《名單》中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第49位。
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相關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中國本土虎紋蛙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泰國虎紋蛙與中國本土虎紋蛙屬于兩個品種,有所區別但外形相似,普通人難以區分。至于泰國虎紋蛙的養殖技術是否成熟,還需要待疫情結束后由專業的團隊來進行科學的評估和研判。
該專家認為,長期以來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不規范問題亟待解決,《名單》規定,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需要達到子二代以后才能人工馴養,同時必須辦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要經營的養殖戶還需辦理《經營許可證》,“從管理上來講,有關部門需要到養殖場查看繁育記錄,但目前農村的養殖很多是沒有許可證的。”
專家:建議給養殖戶一定的緩沖期
在有關野生動物的禁食令中,養殖的兩棲爬行動物是否也要“禁食”?政策將如何界定?
2月2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韓旭表示,正在和國家林草局協商,本著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水產品供給安全的原則,調整完善相關的目錄和配套規定,進一步明確禁食的范圍。在新的目錄出臺之前,對于已經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目錄》或《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將通過文件的形式盡快予以明確。
澎湃新聞檢索公開報道發現,在重慶、廣東等地,泰國虎紋蛙的養殖此前被作為扶貧的特種養殖項目進行推廣。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官網顯示,重慶市商務委扶貧集團與隘口鎮成立了秀山眾志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投入250萬元建起了虎紋蛙養殖試驗示范基地,養殖面積113畝。2019年11月,虎紋蛙進行第一次分紅52.8萬元,全鎮50戶、236名未脫貧群眾每人分紅300元,11個村(居)分紅2.5萬至6萬元。預計第一批飼養的虎紋蛙全部賣出收入可達500萬元左右,共計可分紅80萬至100萬元。
“養殖泰國虎紋蛙的田只能種點稻谷,沒辦法養殖其他水產。如果不準賣也不準養,希望能給我們一個緩沖期!编噦ヌ镎f,在當地很多像他這樣的蛙農以及2000多萬斤塘中蛙都在等待著疫情散去,等待著新的政策出臺來宣判他們的命運。
海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史海濤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止一切野生動物交易會起到嚴防疫情擴散的積極作用,另外,為了改變飲食陋習,目前作出的嚴格規定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但疫情過后,建議對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區別對待,對于馴養繁殖技術成熟、不需要依賴野外種群的一些養殖產業,由于之前已經形成規模,如果不讓養了,可以出臺疏導政策。
“大量養殖戶是無辜的,之前他們響應政府鼓勵馴養繁殖的號召加入到這個行業,尤其是在,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作為扶貧項目的地方,‘一刀切’會使許多人蒙受經濟損失,政策上應該對于這些養殖戶的轉型給予一定期限,把存量慢慢消化,否則不僅是老百姓蒙受損失,這些養殖的動物該怎么處理呢?放到野外會有生物入侵和疾病傳播的風險!笔泛f。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