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剛過,水產養殖正由南到北漸次展開。受疫情影響,一些地方水產品壓塘比較嚴重。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全國水產品總量中養殖產品占78%,抓好水產養殖對水產品穩產保供至關重要。日前,農業農村部開展水產品穩產保供視頻調度會商,推動水產養殖業全面發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各大中城市和重點地區水產品市場供應有保障、價格平穩。但疫情對水產品消費、加工、流通、出口、生產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突出表現在大量水產品壓塘賣難。要把推動水產品加工企業復工復產、破解水產品壓塘賣難問題作為當前漁業工作的重要任務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顯良說,要突出抓水產品加工企業復工復產,抓住加工這個關鍵環節,通過幫助企業擴大產能,增加壓塘水產品收儲,盡快騰出養殖空間;突出抓苗種生產,加快推進水產苗種企業擴繁生產,指導開展水產苗種余缺調劑和供需對接,保證苗種供應。據調度,目前苗種生產能力已經恢復了80%以上;突出抓設施維護,引導養殖生產者抓緊時間開展池塘清淤、消毒以及進排水系統和養殖設施設備改造,做好飼料等物資準備。
記者了解到,各地突出抓結構調整,推廣池塘生態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遠海網箱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等綠色養殖模式,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在抓好養殖的同時,農業農村部對捕撈生產也作出了部署,要求各地加快漁業油價補貼資金發放,指導船員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風險防范,有序恢復捕撈生產。
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一直受消費者關注。全國連續多年實施《國家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每年抽檢在5000批次以上,各地也開展了相關抽檢,近7年來監測合格率都保持在99%以上。經過多年努力,水產養殖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絕大部分生產者可以自覺地不使用禁用藥物。
針對春季水產養殖生產中可能出現的養殖病害增多,可能造成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漁業部門重點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持續加強監管,督促各地和養殖生產者加大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監管力度,切實守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加強疫病防控和養殖過程監管,嚴厲查處違規用藥行為。加強健康養殖生產指導和服務。組織水產技術推廣、科研人員,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指導養殖戶規范用藥,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也是稻漁綜合種養的準備期,各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積極性非常高。據統計,全國稻漁綜合種養年面積已經達到3500多萬畝,產出200多萬噸的優質水產品和1700多萬噸的優質稻米,畝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實現了“一田雙收、一水兩用、減肥減藥”,促進了農民增收,成為一些地方重要的脫貧產業和農耕文化形式,也充分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張顯良表示,稻漁綜合種養首先堅持“穩糧增收”,做到“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要落實《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等規范標準要求,嚴格控制溝渠占比不超標、水稻產量不減少,做到種養環境更生態、產品品質更優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