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雖然福建、四川等地相關部門相繼發出“救蛙”的呼聲,業內上至專家學者,下至養殖戶、經銷商,都對于泰蛙、黑斑蛙都被禁都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泰蛙、黑斑蛙被禁已趨于事實。(是否被禁還是撲朔迷離。)
昨天,有海南泰蛙養殖戶收到泰蛙解禁的通知,讓不少人開始看到了希望。
但隨后有人解釋,截圖中提到的地方,為樂東黎族自治縣,相對來說有一定的自由性,不屬省政府領導,因此此番“解禁”,很可能只是一個特殊的案例,并不能代表國家對于泰蛙行業得看法。
今天,有海南泰蛙相關從業人員繼續咨詢相關單位,得到的答復如下:
而在12345熱線中,關于人工馴養虎紋蛙能夠上市交易的問題,截止發稿前還沒得到回復。
要知道,單是海南地區,泰蛙養殖戶超過1500戶,年產超過2萬噸成蛙,涉及的產業鏈直接養殖人員多達6000人,整個產業鏈不低于5萬人。泰蛙面臨被禁售,勢必對他們造成重大的打擊。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的“非典”期間,國家林業局、國家工商總局下發的緊急通知中,關于緊急叫停捕殺、經營、擺賣野生動物的闡述后面,加了一個括號(人工馴養繁殖的虎紋蛙除外),可見,當時國家對人工馴養泰蛙特殊正常支持的。
時過境遷,同樣因為疫情,但對于泰蛙的態度,如今卻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廣東臺山一處泰國虎紋蛙蛙塘 (來源:澎湃新聞)
對此,有觀點開始探討,泰蛙、黑斑蛙被禁,對于牛蛙產業來說是個機遇?牛蛙作為此次禁野風波的“幸運兒”,不少牛蛙養殖戶松了一口氣。但是,其他蛙類被禁,牛蛙又將面臨怎樣的局面?
其實,由于去年牛蛙的“糟糕”表現,不少人都預測今年牛蛙養殖量將明顯減少,其中也包括海南。但疫情之后,相關政策的調整,去年“傷害過”養殖戶的牛蛙,又再度成為蛙類養殖的首選。
牛蛙
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部分泰蛙、黑斑蛙的養殖戶會考慮往牛蛙方向轉移。牛蛙養殖量繼續擴大,對于產業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要知道,這幾年,牛蛙一方面收到各地禁養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斷轉移陣地,在國內遍地開花,整體的養殖戶不減反增。由于供過于求,蛙價長期難以抬頭,絕大多數養殖都在去年的養殖中虧損。
如果接下來牛蛙養殖量再度增大,對于牛蛙行情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有業者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擔憂,“沒有了其他蛙類的掣肘,牛蛙一家獨大,很可能會被環保部門盯查,不排除未來被相關部門重點整治。”
泰蛙
海南地區,同時存在著牛蛙和泰蛙兩個品種,各自的優劣勢如何?水產熱點編輯做了簡單的梳理:
牛蛙屬于溫帶物種,不能在海南當地進行自繁蛙苗,只能從省外廣東、福建等地調蛙苗,因此苗的成活率相對偏低且偏貴,在養殖過程中也更易發病,所以牛蛙在海南地區來說并不占優勢。而泰蛙為亞熱帶物種,能較好適應于海南的氣候,發病率也較牛蛙低。
行情方面,去年牛蛙價格可謂一塌糊涂,價格長期處于成本線以下。相較之下,海南泰蛙在去年的行情則較為穩定。據悉,養殖泰蛙的成本一般維持在3.8元/斤左右,大多數時間泰蛙價格在4元/斤以上,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養殖周期方面,泰蛙的養殖周期一般在70~90天(變態期為23天左右),而牛蛙的周期則長達4~6個月(變態期為55天左右),從這一角度看來,養殖泰蛙具有風險小、回本快等優勢。
終端消費上,餐飲企業對牛蛙的需求更旺盛,一方面得益于牛蛙的大體量能夠穩定供應,另一方面具備運輸、儲存的優勢。
據悉,泰蛙在空腹的情況下,儲存不到7天就會死光,而牛蛙卻能保存7天以上還有較高存活率。由于牛蛙相比泰蛙更耐低溫,運輸成活率高,空腹存活時間長,因此流通商和餐飲企業在選擇上更加傾向于牛蛙一些。
雖是小品種,但泰蛙仍關乎千千萬萬從業者的生計。當下,行業仍然在努力挽救,希望能有奇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