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伏季休漁期將至,鯧魚、蝦蛄、帶魚、水潺等8種海鮮都將禁止捕撈、銷售,對于喜歡吃鮮活海鮮的市民來說,又將步入長達4個多月的“煎熬期”。記者近日走訪市區農貿市場發現,不少市民正趕在休漁期前加緊囤貨。
“帶膏的蝦蛄來5公斤,再來15條鯧魚。”“帶魚也可以多帶幾條走,小黃魚買一箱凍起來,放一兩個月完全沒問題……”昨日,記者在市區大南農貿市場的水產區逛了一圈發現,鯧魚、蝦蛄、帶魚、對蝦等海鮮是擺放最多的,商販的吆喝聲和客戶下單的聲音此起彼伏。擠在選購海鮮隊伍中的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天看到休漁期的新聞后,便提前儲存海鮮。“黃魚、鯧魚直接冷凍,蝦蛄剁成泥包進牛肉丸冰凍儲存,也能留住它的鮮味。”吳先生說,每年休漁期前囤海鮮已是家里慣例,現在嫌貴不抓緊囤貨,五一那幾天肯定還會漲。
“老板,小黃魚稱3.5公斤,幫我洗好殺好。”在一海鮮攤前,記者看到圍著不少市民,大家你2公斤、我3公斤,沒多久一箱魚就見了底。“買了3.5公斤野生小黃魚的市民林女士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海鮮應該當飯吃,多買一點吃不完就囤起來。”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加和休漁期即將到來,市場上各類海鮮價格一路看漲,但擋不住市民囤貨熱情。
“早上一箱20公斤的鯧魚,三個人來商量了幾句,十分鐘左右就分光了。很多人一買就是五六百元打底。“海鮮商販朱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大規格的鯧魚漲到260元一公斤,帶魚也要100—120元一公斤,蝦蛄每公斤比上周貴了20元左右,均價在每公斤130元至140元。小黃魚、帶魚、銀鯧等海魚因不具備成熟的苗種繁育技術,目前幾乎都是野生的,而蝦蛄雖然具備育苗技術,但因野生產量較大,養殖未被大面積推廣,所以這幾個品種的海鮮近來搶著囤貨的人最多,價格漲幅也較大。不過,記者了解到,除海魚外,其他品種像淡水魚、養殖類海鮮、蛤類、海蠣子等價格都沒有出現上漲情況。
伏季休漁期前市民選擇提前囤貨的做法是否有必要?“按往年情況看,伏季休漁期對本地水產品供應影響有限,市民只需購買少量自己喜歡的品種儲存即可。”市水產批發交易市場相關負責人建議市民理性囤貨,因為休漁期間我市大部分海產品的價格雖然會上漲,但供應充足。此外,隨著海產品的養殖技術越來越成熟,一些養殖的海產品可以在休漁期間大量上市,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