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去哪里買海鮮?不少廣州街坊的第一反應就會是:黃沙。自1994年開業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猛海鮮在這里集散流轉,到黃沙買海鮮吃海鮮已成為不少廣州人的不二選擇。加之多年來保持全年365天24小時不間斷經營交易,黃沙水產市場被稱為“永不落幕的海鮮盛宴”,也成為“食在廣州”的城市名片。
發展沿革:
始于困局,成于機遇
20世紀80年代中期,廣州市取消了最后一張魚票,水產市場全面開放,全國各地的水產品開始聚集廣州。90年代初期,廣州市主要的水產流通市場是位于沿江路一帶自發聚集的水產品“天光墟”,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水產交易市場。當時,受珠江內河道運載能力削弱等因素影響,廣州港務局新風港務分公司正面臨生存發展困境,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浪潮的推動下,新風黃沙人不斷努力,1994年7月16日,利用原黃沙碼頭裝卸站改造而成的黃沙市場開門迎客。
黃沙水產市場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是建成營業階段(1994-1995年):以“自主經營”為方向,吸引了一批實力客戶共同創業發展。第二是發展壯大階段(1995-2009年):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市場立足服務市民“菜籃子”,打造市民安心、放心的水產品牌定位,努力做大做強。1995-1999年,先后被原國家農業部定點為全國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菜籃子”重點項目;2000年,市場升級建設一期工程納入廣州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2005年6月,市場一期一段新大樓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7月29日,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實現公司制管理。第三是升級改造階段(2009年至今):根據廣州市政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部署及城市規劃調整,黃沙水產市場積極推動市場現址升級改造和異地選址建設工作。2014年,率先完成水產大宗交易和物流配送外遷,市場物流和交通空間得到釋放。2019年7月25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荔灣區沙洛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市場的下一步升級建設作出規劃。2020年3月26日,荔灣區舉辦重點工程項目集中動工儀式,黃沙水產新市場進入建設階段。
市場現狀:
中國活鮮水產批發市場之最
黃沙水產市場是全國首批三大國家級水產批發交易市場之一,是全國交易輻射面最大、交易規模最大的鮮活水產品專業市場和集散中心,有“水產品的蓄水池”之稱。從無到有,從有到做大做強,黃沙水產市場的發展壯大得益于區位優勢明顯、功能定位清晰、經營特點突出、服務管理到位:
一是區位優勢明顯。市場地處廣州市荔灣區,坐擁270米珠江碼頭岸線,直出黃沙大道、內環路等城市主干道,快速銜接龍溪大道、環城高速、東新高速和機場高速等干線,可實現半小時集散珠三角地區或經白云機場航線與全國各地集散銜接。便利的水、陸、空運輸條件對于黃沙水產市場發揮集散功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市場交易量超27萬噸,交易額達86億元,銷售量和銷售額均在全國同類批發市場前列。
二是功能定位清晰。黃沙水產市場作為廣州市“菜籃子”工程,擔負民生重任。多年來,市場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集約的水產交易平臺,保障水產品價格穩定、安全有效供應,滿足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人民的需求,已逐漸發展成為城市中心的一項基本生活配套。珠三角地區消費的活鮮海產品高達75%由黃沙市場供應。黃沙水產市場還是全國水產品批發市場信息采集定點單位、省市價格指數平臺成員單位。“黃沙水產價格指數”每日發布,對華南地區的活鮮水產品交易產生“風向標”的指導作用,以至于“水產價格,全國看廣州,廣州看黃沙”。
三是經營特點突出。黃沙水產市場經營業態多樣化,以水產批發交易為主,零售、展貿為輔,并衍生了水產餐飲、加工、配送等業態。此外,市場匯集了全國及全球2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200多種活鮮水產品,包括高端、中端與經濟水產品,全年四季品種豐富齊全,滿足商家一站式采購及市民多樣化消費。市場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每天22時至次日8時為市場批發交易時間,8時至22時為批零交易時間。到黃沙水產市場買海鮮,送酒樓加工或家庭消費的模式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目前已形成現購海鮮加工、線上展示線下購物、海鮮宅急送等海鮮消費模式,對珠三角地區海鮮飲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四是經營管理到位。黃沙水產市場踐行“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企業自管,協會自律”的共建共管模式,通過發揮國有企業擔當,嚴明管理,創新建設,營造文明、誠信、和諧、穩定的經營環境,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廣大經營戶的擁護和公眾的支持。目前擁有經營者約460戶,90%以上為全國一級龍頭水產批發商與經銷商,現有從業人員超過6000人,帶動上下游就業崗位超過10萬人。多年榮獲“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十強市場”“廣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等稱號。
未來方向:
打造全新水產產業綜合體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黃沙水產市場對老城區和周邊的環境、風貌、交通、市政等的影響都比較大,而且受限于現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缺少科學布局規劃,場內商流物流交叉,干濕未能分離,易造成交通擁堵,加之現代化交易組織未充分建立,仍以傳統的現場、現金、現貨對手交易為主,這些都成了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根據廣州市政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部署及城市規劃調整,黃沙水產市場近年來也大力推動升級改造建設工作。2019年7月25日召開的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荔灣區沙洛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根據規劃,黃沙水產市場將整體搬遷至荔灣區沙洛片區內的東洛圍,該區域將形成以水產為主題,集商業、商貿、休閑、生活服務于一體的活力商貿產業區。
未來的黃沙水產新市場總建筑面積超18萬平方米,總投資逾27億元。市場立足《廣州市“菜籃子”產品批發市場布局專項規劃(2017-2020年)》關于建設東洛圍水產高質發展區的要求,繼續以做大做強“黃沙水產”品牌為目標,通過借助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擴大土地資源效用,實現傳統批發市場向現代化市場的轉型升級,全新打造一個以水產品集中交易、展貿、電商、物流配送、拍賣為主業的水產產業綜合體,營造一個具有生活氣息和吸引力的活力城市空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