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市場人氣旺
不少街坊“五一”節前告訴記者,這個節日的水產市場值得關注,一是進入春節后的第一個5天小長假;二是5月1日12時開始,進入歷時3個半月的2020年南海伏季休漁期。小長假遇上南海伏季休漁期,市場擔心水產品漲價再起。
“五一”期間,記者到農貿市場、大型超市了解情況,發現水產品略有漲價,同是海鮮產品,蝦蟹類比魚類漲幅明顯。
淡水魚售價:
羅非魚墊底,黃骨魚堅挺
“春節前后,本地水產品售價漲聲一片,部分中高檔海鮮漲勢兇猛。進入3月份以來,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復市正常化后,市場供應量充足,售價沖高回落。如果你要問淡水魚哪一個品種最低?福壽魚(羅非魚)是墊底品種之一,多家農貿市場的售價在10元/500克以下。同樣是淡水魚,黃骨魚的售價比較堅挺,一直站在20元/500克以上,比“四大家魚”、鱸魚、鯪魚、鳊魚等的售價高出不少。但是比春節前后的25元/500克,則降幅不小。這表明,近年來黃骨魚越來越受到街坊的喜愛。”專業市場人士廖先生對記者說。
節前,記者在東城市場、清河市場等地了解到,黃骨魚的售價比一般淡水魚略高,站穩在20元/500克,而羅非魚的售價則低于10元/500克。但是,大條羅非魚(一般2.5公斤以上)的售價在13元/500克以上。
5月5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東城市場,發現經營的攤檔與節前差不多,但是品種沒有節前豐富,如現場看不到小雜魚之類的。平時常見的青魚、鯇魚、鰱魚、鳙魚、臍魚、鯪魚、鱸魚、鯽魚、黃骨魚、羅非魚等品種都有售賣,臍魚以小條為主,超過1公斤的沒有見到。鯪魚也以小條的居多,超過0.7公斤的難以見到。而前幾年見得較多的和順魚,重的有1.5~2公斤,這兩年很難見到,更不用說重量在1公斤以上的了。
對于和順魚很難見到的現象,多位魚檔主告訴記者,養殖少了,市場供應就減少了。
記者還發現,同樣是大頭魚,魚頭的售價多在15元/500克以上,而魚身部位賣不起價。
海鮮類漲價:
蝦蟹類超過魚類
“一般的石斑魚,尤其是老虎斑的售價節前節后變化不大,一般為33~38元/500克,超過40元/500克的不多。泥猛魚、海鳊魚、海鱸魚、東星斑的售價也相對平穩。但是羅氏蝦、麻蝦、海蝦則比節前有一些漲幅,一般漲幅在10~15%左右。”5日,東城市場的一位檔主對記者說。記者問該檔主是什么原因,檔主回答說,伏季休漁期間,很多海鮮品以養殖類為主,就算有海上打撈的海鮮,多數為節前的存貨等,當然也有進口類的。花螺、羅氏蝦、花蟹等比“五一”節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記者轉了該市場水產區一圈后發現,瀨尿蝦、進口花龍、長腳蟹、波士頓龍蝦等中高檔海鮮品幾乎看不到,現場擺賣的龍利魚、東星斑等品種也減少了不少。其中,東星斑的售價為170~180元/500克,與節前的差不多。
專業市場人士黃先生告訴記者,“五一”期間的海鮮市場售價比節前有所上揚,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隨著夏天的來臨,海鮮售價由于市場供應量減少,售價增加也成為必然。一些街坊認為售價偏高,可以借鑒豬牛肉的選購方法,及時調整購買品種的結構,主要針對各自家庭的消費能力和水平而定。“但是,目前老虎斑、羅氏蝦、花蟹、花螺、鮑魚等海鮮品的售價,比起春節前后的售價還是降低了不少。”黃先生說。
也有商家告訴記者,由于2020年南海伏季休漁期從5月1日12時持續到8月16日12時,前后3個半月,對水產市場的影響程度如何,值得關注。同時,在全球疫情影響下,進口海鮮產品受到一些因素制約。因此,選購淡水魚、冰鮮產品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