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思蒙鎮新堰村泥鰍養殖基地,正在繁育池邊忙碌的金國英樂滋滋地告訴筆者:“現在正是春季泥鰍苗產銷旺季,僅今天客戶們電話預訂的泥鰍苗就有1000多萬尾。去年我的泥鰍純賺70多萬元。”
金國英介紹,他年幼時因故受傷,留下三級肢殘,一家3口過著緊巴巴的日子。2010年,金國英見附近一些農戶養魚很來錢,橫下心就貸款10萬元,利用自家改建后的3畝水面,從事起優質鯰魚養殖。雖然精力沒有少花,但由于技術把握不準,辛苦一年下來,賣魚收入僅夠還貸和維持生計,家庭狀況并無多大變化,2014年列入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行列。
區上和鎮、村聯系幫扶的干部發現,金國英水產養殖的效益雖然不高,但已有一定的基礎和條件。于是,從他家的實情出發,瞄準水產養殖產業的主攻方向,引導他堅定脫貧信心,外出參觀學習,總結經驗教訓,發揮自身優勢,調整養殖結構,把過去跟風養鯰魚改為養市場緊俏、經濟價值較高的泥鰍。同時,推薦他參加相關水產品知識培訓,打牢泥鰍養殖的技術管理基礎,邀請水產專家現場指導,避免和減少養殖過程中的風險。面對缺資金投入難題,幫扶干部爭取產業扶貧資金項目,從提供低息貸款、貼息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
從起步到2016年,信心動力更強的金國英,靠悉心鉆研、向同行請教,經過不斷摸索實踐,終于使自己的泥鰍養殖技術逐漸成熟起來,效果更是顯而易見。那年他銷售泥鰍共獲純利4.8萬元,全家徹底摘掉了貧困帽。
到2019年,金國英已將泥鰍養殖面積由最初的3畝擴大到15畝,并把過去以飼養成品泥鰍為主改為以泥鰍苗繁育為主,實行成品泥鰍與泥鰍苗兼養,成功打造出在當地頗有名氣的泥鰍養殖基地,實現了水產養殖效益的連年上升。
“去年我繁育的泥鰍苗有5億多尾,產出的成品泥鰍達7萬余斤,由于都是自繁自養、自配飼料,成本相應較低,除去所有支出,凈賺了70多萬元。”金國英喜形于色地對筆者說,“4月正是泥鰍苗繁育銷售季節,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緩解,水產養殖業全面恢復。近段時間以來,我每天不斷接到省內外各地預訂購買泥鰍苗的電話,一個個客戶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或數百萬尾地購買,預計今年銷售的泥鰍苗數量比往年更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