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筆者從高坪區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區積極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大力推廣“稻+N”生態種養模式,加快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暗+蝦”“稻+魚”等新的種養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周永根是浙江人,2018年開始在該區長樂鎮池鼓寨村流轉土地搞水稻套養小龍蝦,收獲頗豐。今年,他又流轉了100余畝水田,將種稻養蝦面積擴大一倍。
67歲的村民楊方富去年進入周永根的日晟小龍蝦養殖家庭農場務工,今年將自家4畝水田全部流轉給業主,不僅讓他四季有活干,一塊田的收入也翻了好幾倍。今年,周永根的家庭農場銷售成蝦的收入達到70萬元,第二批蝦苗即將投放。同時,200余畝水稻預計產量有5萬公斤,生態稻米通過網絡預訂,全年銷售額在200萬元左右。在周永根的帶動下,當地6戶貧困戶順利脫貧,26戶村民發展稻田蝦種養。目前,全村生態水稻種植面積超過600畝。
從事生態種養的還有東觀鎮的南充市魚之道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建成了800余畝生態種養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據了解,市場上的生態魚比普通飼養魚價格高出3-6倍,生態大米賣到了普通大米的5-8倍,生態稻田每畝年產值超過14000元。勝觀鎮太空蓮種植時套養了鯽魚和小龍蝦,年產值增加了70萬元。
據了解,目前這種“稻+N”的生態種養模式初見效益,全區生態種養面積近10萬畝。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