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入夏以來,正值小龍蝦豐收旺季,日前,記者在普農集團稻漁綜合種養智能化示范基地見到,工人們或駕駛小船在水面收籠捕撈小龍蝦,或分揀稱重裝箱……各個工序緊張有序,時不時傳出悅耳的笑聲。
普濟圩現代農業集團公司依山傍水,好水養好蝦,生產的小龍蝦是市場上的搶手貨,絕大多數經中轉配送銷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端上了全國各地的餐桌。“普農集團小龍蝦屬于‘油蝦’,身形粗大黝黑,是小龍蝦中的極品,且干凈無污染,肉質飽滿甜美、營養豐富。”合肥市周谷堆市場大型批發經銷戶許劍,每天早上都會準時趕來拉上2000斤小龍蝦,他說,普農集團小龍蝦深受眾多高檔餐飲店的追捧。
近年來,普農集團充分挖掘地域資源優勢,大力構建“一水兩用、種養結合、綠色發展”的綜合種養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積極牽手安徽國通現代農業科技開發公司,打造稻蝦產業品牌,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大米和小龍蝦。截至目前,稻蝦綜合種養規模已達到2萬畝,自今年5月8日開塘以來,小龍蝦每天的銷售量都在8萬斤左右,預計這季產量超過450萬斤,僅小龍蝦每畝增收近3000元,直接帶動新增就業崗位約500個。“收入還不錯,每個月都有2000多元,還能照顧家里,今后就留在家門口打工了!”從事小龍蝦分揀工作的楊繼紅今年55歲,家住普濟圩北埂,之前一直在南京務工,因受疫情影響遲遲出不了門,于是就近選擇在這里干活。
豐收的喜悅離不開普農集團上下眾志成城抗疫情、凝心聚力謀發展。“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普農集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及時精心組織了100人的施工隊發起稻漁綜合種養智能化示范基地建設大會戰,搶時間、趕工期,如期交出了一份小龍蝦產業“開門紅”的合格答卷。“稻漁綜合種養智能化示范基地項目集稻蝦綜合種養、種苗繁育、飼料及精深加工為一體,尤其是規劃建設的年產2萬噸小龍蝦精加工生產線,可輻射帶動郊區周潭、老洲、陳瑤湖及樅陽、無為等周邊區域50萬余畝農戶從事稻蝦種養。”普農集團黨委副書記朱吉華說,接下來,將進一步深化項目建設,力爭下半年稻蝦種養規模再新增2.5萬畝,并加快推進淡水澳龍品種的研發試養,延伸小龍蝦產業鏈條,努力打造小龍蝦產業規模集群,形成“普農龍蝦”品牌效應,實現普農集團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