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網、拉線、收網、拉魚……漁網一寸寸浮出水面,一條條魚也連蹦帶跳地“上岸”了。一早,九原區哈業胡同鎮柴腦包五村三湖河水產養殖試驗示范基地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記者看到,捕撈上來的魚是一種形狀特別的魚,魚嘴扁平酷似鴨嘴,卻比鴨嘴長幾倍,50多厘米長的身子,頭長卻占了一半,周身光滑,深灰色的魚身,沒有鱗片,基地的會長宋永兔介紹,這種魚叫“匙吻鱘”,俗稱“鴨嘴魚”。
2016年,三湖河水產養殖試驗示范基地從湖南、四川等地引進匙吻鱘進行試驗示范養殖,通過不斷調整水產結構,克服氧氣溫度難題,歷經四年付出,匙吻鱘養殖終于獲得了成功。截至目前,基地內有2個魚塘養殖了匙吻鱘,共有1萬余條,大的長到了二三斤,小的也有一斤左右,其肉質細嫩,刺少肉多,加上口味獨特鮮美,營養價值高,投放市場后深受客戶青睞。
“為了成功養殖匙吻鱘,我們前后考察了五次市場,投資近百萬,克服了種種技術難題,才讓這種南方的魚在我們北方也能生存成長。”談起養魚歷程,宋永兔感慨萬千。
匙吻鱘的養殖是個漫長的過程,根據九原區的氣候特點,其生長周期延長至兩年才能長成上市規格,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充滿著未知與挑戰。從引進到培育苗種再到飼養,餌料、環境、養殖模式都至關重要。針對“匙吻鱘”對水質含氧量要求高的特點,基地嚴把水質關,每天對池塘進行含氧量的測量,適時增氧。因匙吻鱘不喜光,夜間是其覓食時間,池塘內安裝自動定時喂食系統,投喂得全部是無公害有機餌料。
據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專家賀心康介紹,匙吻鱘的養殖應用了微生態制劑池塘養殖應用技術。通過優質高效的餌料,清潔高效的環境,合理的養殖模式,才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
在養殖匙吻鱘的過程中,從引進放苗、苗種培育到飼養成長,都能看到九原區農牧局農技專家的身影,全程跟蹤式指導讓宋永兔無后顧之憂。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難啃的匙吻鱘被宋永兔拿下了,成為了九原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同時,匙吻鱘在九原區的成功養殖,標志著九原區水產養殖水平又跨越了一個新臺階,為九原區農技推廣補助項目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起到進一步試驗示范作用。
隨著養殖技術的日益成熟,三湖河水產養殖試驗示范基地也越來越興旺,周邊的養殖戶也躍躍欲試。“今年看匙吻鱘的效益還挺好,自己也想嘗試一下,接觸接觸新品種。”有多年養殖經驗的村民王瑞領了100尾半斤大的魚苗,準備回去在池塘套養。
“今年免費給周邊的養殖戶發放了400多尾魚苗,想讓大家先試驗一下,我們進行技術指導,期待有朝一日,我們能夠將匙吻鱘養殖產業發展壯大,形成規模效益,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看著今年可喜的收獲,宋永兔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談到下一步發展時,宋永兔表示,今年準備在市區開一家水產店,將我們的特色水產品進行推廣銷售,實現“一村一品”的理想目標。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