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基地員工在起捕白對蝦。(余建文 攝)
6月20日,浙江省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科研人員在位于鄞州咸祥鎮的市海水池塘多模式養殖基地里,起捕2020年的第一網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我們花了80天,將蝦苗養到商品蝦,成活率近百分之百,畝產量1500公斤以上。”研究院副院長斯烈鋼高興地說,這是基地首次全流程“實操”成功,為后續新品種養殖研究開了個好頭。
寧波是海水養殖大市,其中土池養殖面積占了大半。斯烈鋼介紹,2018年,研究院向有關部門申請專項資金,在咸祥租賃土地,建設全市首個海水池塘多模式養殖基地。2020年4月,基地竣工,并投入實際運作。
據悉,整個基地占地60畝,累計投資近300萬元,已建起一套擁有3條“跑道”的養魚池、含有4個池塘的養殖大棚和18個露天小池塘。目前,基地除了養南美白對蝦外,“跑道魚池”養殖了近2萬條鯔魚、七星鱸和金頭鯛,貝類養殖區投放了泥蚶、蟶子,并試驗散養黑鯛、大黃魚等。基地布設了內、外兩套循環養殖模式,通過魚蝦貝混養等生態化養殖和技術處理,基本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
該基地的建成投用,使我市開展海水池塘養殖科研活動有了直接對接生產的“實操陣地”。目前,研究院派遣多名技術人員下沉到基地,24小時輪班值守,從投放苗種開始,進行魚蝦貝等海水土池養殖的全過程科學研究,試驗新品種,探索尾水處理等新技術。基地同時是一個示范、指導窗口,科技人員把經過實踐驗證的有效、可復制的養殖技術、經驗,向養殖戶進行推廣,倡導科學養殖,幫助農戶降風險增效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