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預測貴州省氣溫在18~31℃之間,養殖水體水溫在16~26℃之間,水產養殖動物處于生長和攝食的高峰,殘餌排泄物增多,病原微生物也隨之增加。因天氣變化大且易下暴雨,水中溶解氧會急速降低,魚蝦等易發生缺氧浮頭現象。
一、 病情預測
(一)鯉、草、鰱、鳙等:易發生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赤皮病、車輪蟲病、錨頭鳋病、缺氧癥等疾病,重點關注省內各市縣的苗種培育場、池塘養魚等。
(二)鱘魚、鱒魚等冷水魚類:易發生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等,重點關注省內各冷水魚養殖場。
(三)大鯢:易發生大鯢爛嘴病。
二、 防治措施
(一) 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的防治
1.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復合維生素或黃芪多糖等,增強魚體的抗病能力和抗應激反應。
2.清除池塘過厚淤泥,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溶液全池潑灑。
3.發病魚池用過的工具要進行消毒,病死魚要及時打撈深埋。
4.避免魚體受傷,魚種放養前用食鹽浸泡或漂白粉浸冼可以預防赤皮病。
5.細菌性爛鰓病治療可用復方磺胺-2,6-二甲嘧啶粉拌飼投喂,每千克魚體重每天用藥量100~200毫克添加到飼料中,連喂5~7天。
6.細菌性腸炎病治療可用氟苯尼考、三黃粉、大蒜素(或大蒜頭搗爛)等添加到飼料中,連喂3~5天。
7.赤皮病的治療可用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添加到飼料投喂3~5天,或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粉拌飼投喂,連喂4~6天;也可用雙黃苦參散、山青五黃散等中草藥治療。
(二)車輪蟲病、錨頭鳋病等寄生蟲性疾病的防治
養殖魚種進入池塘前,可用15~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5~30分鐘,避免一些體表和鰓部的寄生蟲帶入池塘;發病時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池水濃度為0.3~0.7mg/L,或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
(三)缺氧癥的防治
蝦類、草、青、鰱、鳙魚容易發生缺氧癥,可采取清除池塘過厚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水體,用微生態制劑改良水質和底質,潑灑增氧劑,開動增氧機,加注新水等措施預防缺氧。
(四) 大鯢爛嘴病的防治
做好餌料魚的消毒,減少病原體的帶入,防止水質污染,發病時要及時隔離。病情較輕的可用1~3g/m3氟苯尼考浸泡;病情較重的可用氟苯尼考進行灌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