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的短鯛的飼養與繁殖其實只需掌握其中要領,加以重視,難度也不算讓人望而缺步。勿論國外,國內及臺灣均已成功地繁殖出這種短鯛。總結其飼養要領,伊帆簡單歸納為以下四個部分:
一、提供盡可能寬大的飼養水槽,建議缸體尺寸為60-100cm,尤其是繁殖缸。缸中盡可能采用接近原生地的環境布置,建議采用白色細砂,上鋪一層欖仁葉或橡樹葉以營造出沉積腐葉層,適量的欖仁葉可提供仿原生的黑水環境,有益于短鯛的安定與促情。少許沉木和鯛罐為其敏感的忌生行為提供隱蔽場所,均以一缸一對的方式進行飼育。
二、酸性軟水環境是飼養和繁殖的基礎前提。以飼養的參照,建議PH值控制在6以下,總硬度不高于4,導電度需掌握在100us/cm范圍以內,另需注意水中的阿摩尼亞和亞硝酸鹽須在安全范圍以內,因為伊麗莎白短鯛對此尤其敏感。如考慮繁殖,則水質要求相應更加嚴謹,PH值須控制在4-5之間,碳酸鹽硬度低于2。繁殖水溫建議為28度左右,不可超過30度。
三、伊麗莎白短鯛的雌魚會擁有漫長的發情期,從其發情至產卵的周期通常為15-20天,這一階段雄魚會頻繁地被雌魚所吸引,但卻經常無法完成交配。其間雄魚的暴戾性格很容易將雌魚傷害或者造成嚴重的緊迫,這就是為什么建議提供盡可能大的水槽進行飼養繁殖的道理之一,在飼主擁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的保障下,采用時間分段隔離的方法自然可避免雌魚免于落難,但對于某些時間有限但又希望愛魚繁殖的玩家來說,大缸是提供安全保障的不二法門。
四、伊麗莎白短鯛的交配過程與其他隱帶麗魚屬短鯛并而二致,依然會采用輪流受精和排卵的方式提供卵子以發育雛形,雌魚依據其體型大小一次產卵量在80-150粒之間,多半集中在清晨及黃昏光線昏暗環境下進行。交配時間約30-60分鐘,雌魚會依照慣例迅速露出“猙獰面目”,將雄魚強行驅逐。此時如缸中放有小型脂鯉,可見雄魚主動擔負驅逐這些“入侵者”的任務,此時雌魚則很容易允許雄魚在離產卵地點不遠處充當“國防”角色,但具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魚卵經過48-72小時的孵化,即可陸續破卵而出,可投給少量的豐年蝦無節幼蟲或者“微蟲”作為幼魚的食物來源。幼魚對于水質變化的敏感度非常高,因水質變化帶來的畸形率和折損率是同好中公認的伊麗莎白短鯛難以帶大的中心問題,因此,在幼魚撫育階段,尤其初生的兩個月里建議不要大量換水,同時采用少喂多投的喂食辦法進行給食,嚴防水質變化所帶來的損耗,并且不推薦采用以燒杯為培育容器的人工孵化法,除非是具有相當經驗并且以量為目的的繁殖場。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