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 大鑊島深海網箱養殖基地
201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408.43億元,同比增長2.3%;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300元,同比增長8.9%;36988戶76427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全市8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成績單背后,是陽江市持續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全市種植業形成以廣東絲苗米、水果、南藥、花卉等為主的嶺南特色作物產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生豬養殖產業呈現向好態勢,各地正推進規模化生態化的轉型升級。現代漁港經濟區推進升級改造建設,海洋漁業由淺海走向深海,“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的示范項目在全國先行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放眼大灣區
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大鑊島西北海域,從深海網箱里捕撈的優質海魚,運抵碼頭后裝車發往粵港澳大灣區或出口國外。江城區龍濤村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這里生產的各類瓜菜,常年專門供應香港市場……
陽江市山海兼優,是廣東省糧食、蔬菜、水果、花卉、南藥、
水產、畜牧產品的主要產區。到2019年底止,全市建設了省級“菜籃子”生產基地20個,廣東順欣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3個基地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在全省“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中我市被評為“優秀”等次。
“陽江市積極發揮資源和區位的雙重優勢,推進農產品‘融灣’,主動對接服務灣區大市場!笔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陽江市謀劃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集中打造一批鄉村產業振興樣板區,力爭將陽江市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
近年來,陽江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整體謀劃農業產業體系,抓好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個鄉村振興的“龍頭”和80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項目建設這個“龍尾”,兩者緊密結合,有機聯動,大力推進農業特色產業“一一三三”工程,扎實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變美提供有力支撐。
海上風電+海洋牧場
跨界融合探索海洋漁業新模式
6月1日,在陽江市舉行的農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中,陽江海納水產有限公司、三峽新能源陽江發電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研究所舉行“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該項目將打造全國面積最大、與風電場融合建設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陽江市“深藍漁業”已經發展了十年,供應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金鯧魚,大部分就在外海的網箱養殖。全市目前已在青洲島、大樹島和大鑊島的周邊海域,建成了三個深海網箱養殖基地,投入使用的網箱達260多口,年產量達0.52萬噸。按照規劃,還可新增528口深海網箱。
市水產學會會長楊華健介紹,陽江市在發展“深藍漁業”方面顯示出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陽江擁有開放型的海區,水質優良,資源稟賦,優勢突出。陽江市還是全省重要的漁業產品生產地、集散地,由淺海過渡到深海,有著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支撐,也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楊華健介紹,海洋牧場是技術含量和產出效益更高的一種深海養殖模式,通過改善或改造海洋局部環境,建設適宜水產生物棲息場所,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在近似天然的環境養殖海洋產品!昂I巷L電與海洋牧場融合,又是陽江市立足于廣東省海上風電試點市,先行探索的一種跨界融合的產業模式,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建設規劃,在2020至2024年,青洲島風電融合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項目將從人工魚礁建設、深海網箱養殖、貝類底播增殖、鮑魚沉箱養殖、牡蠣吊養增殖、休閑漁業平臺建設和休閑漁業開發等方面,統籌海上牧場建設,形成陽西沙扒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