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打造一個黑魚生態養殖模式,一來可以減少養殖魚塘的尾水排放,二來能做好食品安全鏈條,三來希望能讓本地黑魚養殖戶參與到當中來,帶動農戶增收。”近日,三角鎮中山市漁歌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錦來告訴記者,去年某國際連鎖餐飲企業找他商談業務時,讓他產生了進行安全養殖的構想。經過幾個月的籌建,黑魚產業“陸基推水工廠化”養殖車間(一期)將在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預計年出魚量可達90萬公斤
在三角鎮東邊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20個直徑12米的食品級PP板魚池赫然佇立,這就是“陸基推水工廠化”養殖車間,“每個養殖池水深約1.6米,有效養殖水體約200立方米,放養1.5萬尾生‘魚碌’(指3至7兩不等,平均5兩左右的魚),預期可產1.5萬公斤魚,與目前漁歌子加工廠一天加工量相當。”黃錦來介紹,該養殖基地總占地面積約80畝,預計車間正式運營后,一年可以養殖三批次(造),累計年出魚量可達90萬公斤。
“20個PP板魚池為黑魚養殖車間,養殖桶底部采用錐形設計,以便魚的糞便集中沉淀,養殖區周圍設置四個尾水處理池塘,分別為沉淀池塘、過濾池塘、凈化池塘和蓄水池塘,池塘內養殖了以食用魚類糞便、浮游生物為主的鯪魚和大頭魚等,黑魚養殖尾水從管道依次流入四個魚塘內進行生物凈化處理,再通過推水設備,凈化后的水被推回黑魚養殖車間,如此循環往復。該系統利用魚類自身特性,實現天然凈化和‘一料兩喂’的立體化養殖模式。”黃錦來介紹。
從每一個環節保證食品安全
養殖基地主管蘇先生告訴記者,食品安全隱患一直是水產行業的痛點,所以基地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少養殖散戶因缺乏經驗和科學養殖的觀念,用藥不規范,商品成魚存在較大藥殘風險,沒有穩定合格的產品難以留住客戶。”他說,養殖基地將以訂單方式向養殖戶采購“魚碌”,提供安全合格的養殖環境和專業的養殖設備,對“魚碌”進行統一監管和培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保證食品安全。
該養殖基地由東邊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營,這種合作經營模式由黃錦來發起。“要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養殖戶參與是基礎。”黃錦來說,把利潤分給合作的養殖戶還不夠,要讓他們真正有事做。黃錦來設想,以合作社運營方式分段養殖,“7兩以下的魚苗由合作社員養殖,7兩以上的魚苗由基地定向采購并進行四個月的專業養殖,以達到商品成魚的規格和品質。”
據介紹,合作社周邊有養殖戶近50戶,魚塘面積超過1000畝,可供應黑魚苗種超過5000萬尾,養殖商品成魚產量約1萬噸。該模式已經吸引了周邊許多養殖戶觀望,如果試驗成功,會帶動更多養殖戶加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